音乐节上的手语翻译是怎么回事?
(本文来源:公众号“beebee公园”;作者:小丽)
Lollapalooza音乐节上,红辣椒的一首under thebridge掀起全场合唱高潮。
相信如果没有这位手语翻译的的热力“对唱”,再经典的老歌也寡淡得让人想上个厕所。
同样与Wiz Khalifa的鸡毛秀表演,这位手译也是抢尽了风头。
不仅摇滚情绪到位,黑怕则更是拿捏到精髓,看上去像是玩了多年饶舌的OG,显得一旁的Wiz都成了没劲的光脚鸡。
这位来自德州,有着红色留海身材胖硕的姐们儿叫做Amber Galloway Gallego,她在音乐现场干了17年,合作过的音乐人高达400多位,是全美最受欢迎的手语翻译之一。
游刃有余的翻译技巧,狂放又自信的表情,超swag的台风,Amber既吸引了普通观众,也让更多的听障乐迷听懂了音乐。
“她酷毙了,你很难把目光从她身上移开,像是整个场子的MC。”
“我眼前像是飘动着的彩色音符,我甚至忍不住跟着蹦起来。”
图为Kendrick Lamar的现场翻译
从小就想成为饶舌歌手的Amber并没有多大的听力问题,由于在成长环境中认识到了几位听障朋友,她也逐渐走上了手语翻译这条专业路子。
“做音乐live手译不仅能和大牌音乐人同台,还能让更多人听见并享受嘻哈音乐,这比我原来的梦想更有意思。”
图为Iggy Azalea Pu$$y的现场翻译
Amber告诉媒体,许多听障朋友是能够听音乐的,只是不同的受损情况让他们能够听到不同的声部以及不同的节奏强弱。
像Live这种强劲的声场,如果配上一个极富感染力的专业翻译,就等于画龙点睛,听者不仅明白了歌词,连整个乐声都明亮了起来。
像是黑白的电影突然有了色彩,歌词手译给人的大脑通了电。
听障人士能听到音乐吗?(答案:是,他们可以)
然而音乐现场手译比一般的手译工作更富有挑战性。
身为摇滚乐迷的手译家Lindsay Rothschild-Cross就在今年奥斯汀的一场金属音乐节中全程翻译了slayer,Lambof God,Anthrax的表演,吸引了百万网友关注。
她的肢体语言及面部表情写满了愤怒、压抑、暴躁的复杂情绪,如果不是对音乐有深入的了解,几乎无法做到这么到位的演绎。
“我在枪炮玫瑰、铁娘子和Alice in Chains的音乐中长大,翻译这样的音乐歌词还是头一次。”
Rothschild-Cross告诉GMA记者,当主办方向马萨诸塞州ASL手语学习中心发出邀请时希望能找到对重型音乐感兴趣的译者,于是找到了她。
“翻译讲究信、达、雅,手译也是。在活动前我们会仔细研究相关音乐人的作品,力求精准。我享受重型音乐,如果是嘻哈,我则没那么拿手。”
嘻哈派对的手语翻译
手语翻译也讲究术业有专攻。比如武当派的verse则交由熟知嘻哈音乐的Holly Maniatty诠释。
看她举手投足间洋溢着自信,Maniatty轻松slay全场。
别看Maniatty身材瘦削,爆发力可是业界翘楚,连阿姆的rap超音速神曲Rap God都能轻松拿下。
只见她一秒钟比划了十几种手势,寸劲激发,像是人形弹幕,就连看不懂手语的网友都表示
“像是往耳朵和眼睛里炸了通烟花。”
自1990年美国残疾人法案通过以来,越来越多的音乐会主办方被要求配备手语翻译员。
拥有大量手译师资源的无障碍音乐节组织机构(AccessibleFestivals)长期与北美各大演出主办方合作。越来越多的听障人士的参与让fireflies festival,Coachella,Electric Daisy Carnival音乐节成为了音乐爱好者的迦南之地。
感恩之死50周年纪念演唱会中,来自全美的Deadheads聚在一起共同庆贺。
许多头发花白失去听力的老者看着手译员的比划,感受着微弱的音乐,仿佛回到了那个年轻而自由的年代。
“像是回到了夏之爱,回到了遥远的伍德斯托克。所有人抛却身份,拥抱音乐,享受狂欢,我看到了爱与和平在人群上空飘扬。”
演唱会志愿者Mark Dorsey这样说到。
全部评论(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