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音乐史中最重要的半个世纪-1750-1800 “重生”

干货 2019-1-10 00:00   阅读数:4528

1544357992741533.gif

(本文来源:豆瓣“楚门吉他Trumon”


历史大背景:

西方音乐的大潮流中,J.S 巴赫死于1750年,标志着一个新的时期的开始——早起古典音乐时期。这里的标志,只是帮助大家理清思路,便于记忆。实际上,各个音乐时期都是首尾互相重合的。就像巴赫生前已经开始对新古典音乐风格进行尝试,只不过出师未捷身先死,后人继续发展而已。早起古典音乐风格的实践,大致起始于18实际中叶,即1750年后,和晚期巴洛克的洛可可音乐风格时期互相重叠。洛可可风格中“华丽的线条”我们大可以理解为当时音乐家们对首调音乐创作开始了大胆尝试。这个时期的音乐,以巴赫的儿子C.P.E巴赫领导的柏林乐派为首,曼海姆乐派首当其冲,意大利歌剧紧随其后;在以海顿为首领导的维也纳古典音乐风格时期时,达到顶峰。由此,单旋律风格奠定基础,奏鸣曲式大行其道。

下载.jpg

吉他中的早期古典音乐,与洛可可风格重叠不够明显。在著名的鲁特琴演奏家谢尔维斯.列庞德.维斯于1750年死后,吉他(或者说是鲁特琴)音乐中的巴洛克时期,基本告一段落。之后,新的音乐风格渐渐孕育——吉他的早期古典音乐时期——这也许比大家所熟知的19世纪初的朱利亚尼、索尔的那个古典时期早了那么几十年。他们所在的那个时代,大致从1800-1840年间,属于晚期古典乐派中的早期浪漫主义音乐时期。而我们所讨论的吉他音乐真正的古典时期,出现在大约1750-1800年这段时期。这半个世纪,对于吉他和吉他音乐的发展,在历史中占据着绝对重大的意义。 

timg.jpg

器乐音乐史总是遵循着一个定律,即是有什么乐器演奏什么音乐。如同巴洛克时期的鲁特琴,适合演奏丰富和声和复调音乐的乐器。但是作为宫廷乐器,它在顶峰时期甚至达到了11对复弦之多,对演奏技巧要求极高。在普通百姓中,鲁特琴的独奏音乐并不普及,这就注定鲁特琴要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但是,五对复弦吉他,却得到历史的青睐,逐渐走上发展的道路,从而演变成后来的六对复弦吉他,成为了吉他古典音乐早期的标志性产物。 五对复线的巴洛克吉他,主要流行在十六世纪晚期直到十七世纪晚期的西班牙,深得民心。著名的作曲家有我们十分熟悉的嘉士伯.桑斯(Gaspar Sanz)。但到了十八世纪早期,五对复线吉他走向衰落,从而一度导致十八世纪早期到中期,出现了一段吉他音乐的空白。

 timg (1).jpg

主要原因在于——在西方音乐历史中,五对复弦吉他受到了当时其他音乐种类强烈的冲击。当时音乐消费的主力——中上流社会——普遍沉醉于意大利歌剧的华丽风格(Galant style)中,吉他音乐变得毫无立足之处,逐渐流入民间。成为了绝大部分用作与给舞蹈或者声乐作品伴奏,以及旅行音乐家必备的乐器。 

到了十七世纪中叶,吉他和吉他音乐的进入了试探性发展阶段或转型阶段。以西班牙、法国、意大利为首的三个国家,众多样式的吉他被制作出来。出现了从最初的五对复弦吉他到后来的六对复弦吉他、五弦吉他发展成为最后古典时期六弦吉他。到了古典音乐时期的中期,吉他从巴洛克晚期濒临灭绝,发展到十八世纪初又以一种高姿态回归音乐主流社会,无疑创造了一个音乐神话。把这半个世纪的历史命名为“重生”,是借此向这一伟大的乐器,和在当时为吉他音乐做出巨大贡献的鲜为人知的制作家和音乐家们致敬。

 u=1844409195,105182071&fm=15&gp=0.jpg


西班牙 

一、六对复弦吉他在西班牙的出现 

六对复弦吉他,现在被普遍认为是吉他在早起古典时期的启蒙状态。最主要的原因是在近几年对六对复弦吉他音乐的研究当中发现,六对复弦吉他被制造出来的原因是趋于适应新风格的音乐,而随着音乐风格的趋于成熟,吉他的结构也随之改变。这是双向性的,互相作用。而当时的西班牙,最主要的是完成了从 “扫弦风格”(rasguear)到“弹拨风格”(punteado)的演变,这是奠定吉他走向古典时期的基础。 

西班牙作为五对复弦吉他在巴洛克时期普遍流行的国度,在十八世纪到来后,历史环境曾对吉他的发展一度不利。在1701年,法国路易王储之子腓力五世领导的波旁王朝,开始对西班牙的统治。法国贵族中流行的意大利歌剧音乐以及其华丽风格(galant style)流入西班牙,占据了西班牙中产阶级和上层阶级的音乐市场。并且,法国统治者采取愚民政策,试图控制一切民族主义萌芽,对出版的限制尤为苛刻,从而导致这个阶段吉他出版物几乎为零。吉他在当时主要出现在市井、酒吧、餐馆等平民社会中。绝大部分是为民族舞蹈,如方丹戈(Fandango),或者简单的声乐作品伴奏。[5]但是,仍然有许多西班牙民族主义者和激进的文人艺术家,纷纷参与到了和普通民众在吉他伴奏下热舞方丹戈的场面。其中就有年轻时代的画家戈雅。 

timg (2).jpg

相对于当时,吉他往往是在喧嚣的街头和酒吧里弹奏,绝大部分演奏是在疯狂的扫弦当中完成伴奏的。这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在西班牙文中,有专门一个词描述这种演奏风格——música ruidosa——吵闹的音乐。这种演奏风格,往往演奏者希望得到吉他低音强有力的支持,从而在十七世纪晚期的时候,他们在五对复线吉他上完成了一些变动——在第五弦下方加入了两根“低音弦”(bordones)。定弦往往是一根为第五对复弦的低八度,一根为第四对复弦的低八度。但是这是随演奏者的习惯改变的,所以弹性较大。(后期的六对复弦吉他就有了明确和统一的定弦标准,我将在以后的篇幅提及。)第一本对这种风格有所记载的文献,是1752年在西班牙马德里由Pablo Minguet y Yrol 创作出版的Reglas y advertencies generales para taner la guitarra: ……在吉他的定弦上是多变的。在意大利,他们(指吉他家)为吉他绑上精细的琴弦,没有“低音弦”。而在西班牙,这刚好完全相反,我们要么绑上低于第四对复弦八度的低音弦,要么绑上低于第五对复弦八度的低音弦。两国的定弦风格都是科学的,意大利人习惯用“弹奏”(puntear)的方法,取掉低音弦是明智之选;而我们,需要弹奏“吵闹的音乐”,那就最好绑上低音弦吧! 

Minguet y Yrol 的这段信息中提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词——puntear(弹奏),这似乎预示着“弹奏风格”是由意大利兴起的。其实不然,虽然在十八世纪中叶,意大利兴起的“华丽风格”(galant style)旋风般的刮遍了整个欧洲大陆,并且意大利吉他演奏者们摒弃了扫弦。但是吉他在当时的意大利只是成为为人声演唱的歌曲“弹拨出琶音式伴奏”的乐器。这和我们后来要提及的punteado“弹奏风格”相去甚远。但同时,西班牙人仍然保持着使用加入双“低音弦”而成的六对复弦吉他弹奏扫弦伴奏的习惯,这也是为什么六对复弦吉他首先在西班牙发展起来的原因。

u=665312439,1881375961&fm=27&gp=0.jpg 

到了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六对复弦吉他已经在西班牙相当的普及了,而且从细微处,吉他音乐风格也酝酿着质变: 第一把古典时期的新式六对复弦吉他由西班牙吉他制作家弗朗西斯科.盛圭诺(Francisco Sanguino)于1959年制造出来。这是至今流传下来最早的六弦吉他。现流传的两把由盛圭诺制作的吉他,一把在西班牙的音乐博物馆(编号:48)另一把存放在莫斯科中央音乐文化博物馆(1769),都是六对复弦的吉他。但是1759年制作的这把,在后来经由人改造成为了四对复弦吉他,实际上从结构上还是能够看出它原先有六对复弦[7]。我也提到,西班牙人在早期使用“六对复弦吉他”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但是,那时相对于巴洛克五对复线吉他结构上没有改变,只是多加了两根“低音弦”,更别提说定弦上有所标准。但是这把1759年的新式六对复弦吉他,相对于早期的六对复弦吉他,有一个重大的改变——它是第一把在吉他琴箱内部加上扇形立木结构的吉他。这在吉他制作史上是有非凡意义的。我们所熟悉的安东尼奥.托雷斯吉他被认为是现代吉他的最初模型,包括托雷斯吉他原先被认为特有的扇形立木结构,结果在早于他一个世纪的被发现,而且相似度惊人。 

基于这一点,现在学者普遍承认,这把吉他的学术意义不在于它是“第一”,因为随着新研究发现的跟进,之后又会有所谓的“第一”出现,那是迟早的事。但是,这把吉他最主要的意义在于,扇形立木结构的运用,在制作中能使得吉他的面板比原来更薄,并且使用更高张力的弦,从而改进高音区的声音反射质量。这又从侧面反映了吉他音乐风格开始逐渐从“扫弦风格”步入“弹拨风格”,人们开始追求吉他甜美的高音了。

timg (3).jpg

第二点要提到的内容十分有趣。我们可以作一次有意思的时空旅行——回到1762年六月三日的马德里街头——记得带上西班牙文字典,我们去找一样很常见的东西——报纸。当时最容易找到的一款报纸除了马德里日报就是另一份名叫Diario noticioso universal的报纸,翻翻看。你会发现,当时的报纸已经充斥了各种的广告,特别是有专门的乐器广告。有一个词会频繁出现——“vihuela”,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vihuela并不是直指巴洛克时期的维奥拉琴。维奥拉琴在十七世纪中叶就已经被遗弃不用了,这里的维埃拉琴是西班牙人的口头语,和guitarra也就是吉他是互相通用的。如果把这些广告摘出来,你会看到如是说: 

1.卖两把新琴,是里斯本其中最好的制作家之一制作,可以用来伴奏和弹奏(puntear)…

2.想买吉他吗?看这里!一件优美的乐器!卓越的造型和上等的木材,由我们著名的吉他制作家盛圭诺制作。能够用来弹奏(puntear)或者扫弦(rasguear),想怎么弹就怎么弹,并且它的声音是那么的优美动听!.... 

u=2148074051,2186070038&fm=15&gp=0.jpg

在两则广告中,“弹奏”一词被一次一次的提及,我们也可以从这些广告中,看到吉他演奏者对于乐器的需求,从单纯的扫弦风格开始向弹奏风格靠拢,呈现出了弹奏风格最初的发展状态。一方面,完全摒弃扫弦风格是不可能的,传统的方丹戈舞曲,还是需要大力度的扫弦;另一方面,古典时期新的音乐风格渐渐深入人心,开始有了专门为吉他谱写的器乐作品。这里的专门谱写,有别于先前吉他给乐曲伴奏所写的乐曲。那些乐曲,大部分是即兴的,分散的。没有从出版成册的作品中表明这些乐曲是专门谱写给吉他的。 

但是,到了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在文献中出现了两个名字。在这两个人的率领下,吉他“正规军”突破重围,进入了发展的正轨。他们一个是演奏家,名叫“神父巴斯里奥”(Father Basilio);一个是作曲家,大家请别惊奇,名字叫波切里尼(Luigi Boccherini),对,就是那个著名的以弦乐重奏作品出名的大作曲家。请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两个名字,因为他们才是至今史料中有记载,最早开拓了吉他在古典时期音乐风格的两个人。

u=3269516311,4082064449&fm=26&gp=0.jpg

 二、从“扫弦风格”到“弹奏风格” 

十八世纪六七十年代到十八世纪末期,西班牙从扫弦风格到弹奏风格发展非常快速迅猛。从吉他制作、定弦、音乐风格、演奏等等方面都有人围绕弹奏风格具体进行探讨。我在上面一节提到,吉他音乐进入古典时期,弹奏风格的奠定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那么它是如何具体实现的,我将会有条理在这一节的为大家阐述。 

吉他的定弦,是非常重要的一块内容,虽然不多,但是足以影响到吉他音乐是否能够稳定发展。只有当定弦标准确定下来,演奏和创作才朝着一致方向发展。关于古典时期西班牙六对复弦吉他的定弦,最早在1741年由约瑟夫.弗莱德瑞克.伯哈德.卡斯帕尔.梅耶(Joseph. Friedrich Bernhardt Caspar Majer)在他出版的Neu-eröffneter Theoretischer und Praktischer Music-Saal书中提出的[10],他把吉他的六对复弦定弦为:d a d’ f’ a’ d’’(从六弦到一弦)共3个八度。这种定弦,被称为和弦式的定弦,仍然比较适合于弹奏伴奏和弦,作为器乐独奏,这种定弦存在缺陷。但这毕竟是在古典时期,第一次有人就定弦问题进行探讨,让后人在此基础上,创造更新式的定弦方法。这种和弦式的定弦,于是在十八世纪后期被逐渐取代。在1780年由安东尼奥.巴尔斯特罗(Antonio Ballestero)所撰写的 Obra para guitarra de seis ordenes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它对早期古典时期的六对复弦吉他定弦的探讨,和现代吉他定弦基本一致,为:E A d g b e’(从六弦到一弦)。唯一有所不同的是,他在书中提到,当时大部分的演奏家通常把第六对复弦最低音的那根弦再调低一个八度,所以其实第六对弦的两根弦音高实际有一个八度的区别。之后,在1799年,同时又有四位当时著名的吉他演奏家分别在他们的音乐著作中确定了对于这个定弦的标准,他们分别是:费得列克.莫拉蒂(Federico Moratti),安东尼奥.阿布(Antonio Abreu),费尔南多.弗莱德烈(Fernando Ferandiere)和曼纽尔.加西亚.儒比奥(Manuel Garcia Rubio)。

u=2814999131,3723032230&fm=15&gp=0.jpg 

这些人作为当时著名的吉他演奏家,其中以莫拉蒂和和弗莱德烈最著名,他们共同师从于一位吉他大师。并且,同时代著名的吉他音乐家阿瓜多也是这位大师的学生,当然还有索尔,也间接受到了这位大师的影响。这位大师的名字叫“神父巴斯里奥”(Father Basilio)又名Padre Basilio,原名Miguel Garcia。在这位大师的影响下,古典时期的吉他音乐风格,被的的确确地确定下来。这位大师至今也不是非常出名,但是他的徒弟们却是深得师承,各个出类拔萃。主要原因是作为一位当时非常优秀的吉他演奏家和教育家,巴斯里奥本人所创作的作品非常稀少,而且都已失传。我们只能从其他史料里面领略大师当年的风采。 

神父巴斯里奥是西多会(Cistercian)的修士,生卒年代无法考证,推测应该是从1740年至1810年之间。巴斯里奥最早是有名的管风琴师,为皇室服务,期间自学成为吉他演奏大师。据西班牙皇室资料记载,他当时在埃斯科利亚尔家中弹琴时,每天窗外总是簇拥着众多的吉他爱好者和粉丝前来听他弹奏,直到深夜。作为教师,他致力发展吉他独奏技巧,并教他的学生们要用指甲弹奏,以此制造“优雅的声音”。弗莱德烈和阿瓜多深喑此道。阿瓜多后来一直坚持用指甲弹奏,并在他创作的阿瓜多大教本里面多次提到指甲弹奏的好处,这就是受巴斯里奥的影响。作为一位演奏家,巴斯里奥是最早致力于推广“弹奏风格”的演奏家,他以当时著名演奏家的影响力,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早期古典音乐时期吉他不为主流音乐社会接受的现状。并且使人们重新认识到了吉他作为一种适用为独奏的和声乐器莫大的潜力。也最终造影响了我们十分熟悉的一位大作曲家——波切里尼(Luigi Boccherini)为吉他献上器乐音乐作品——现今已知的最著名的古典时期早期的吉他器乐音乐。 

波切里尼,在音乐界的名气在当时与中前期的海顿齐名,因此,当我提到他的名字,大家也许会有惊讶。是的,不用怀疑,以波切里尼在当时音乐界的名气,他为吉他创作的吉他弦乐重奏作品,延续了他成熟的古典风格音乐的创作技巧,在早期古典音乐时期,成为了吉他曲目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timg (4).jpg

我们不妨想想我们最熟悉的一首吉他弦乐五重奏的曲子,名字叫方丹戈——Boccherini Guitar quintet No.4 in D。这首曲子被作为保留曲目,现在还久弹不衰。这其实就是波切里尼为吉他所创作的十二首弦乐重奏作品里的一首(四首已经遗失,流传至今总共八首)。这首曲子的创作风格,就是直接受到了巴斯里奥的影响。 

波切里尼从1769年开始,一直居住在马德里,最为一个音乐家享受皇室的优厚待遇。他所创作的交响乐,弦乐重奏作品当时享誉欧洲,但是,直到他和巴斯里奥相遇之前,他和众多中上层的音乐听众一样,认为当时民间舞蹈音乐的吉他伴奏“野蛮、不入流”。 

1787年十二月份,波切里尼的一位英国的朋友名叫威廉.贝克福德(William Beckford)来马德里看他,他们晚上去了餐馆。威廉在餐后加入了当地人的舞蹈当中,尽情狂欢,伴奏就是当时扫弦风格的吉他。在他后来的日记中,他提到,他当时看到波切里尼站在一边,用一种鄙夷和不屑的眼光看着人们载歌载舞:

……因为当时很喧哗,他后来凑到我耳边大声说:“加入他们再用这种愚蠢的态度演奏音乐,我将永远不能将得体的音乐介绍到西班牙!你怎么看?你不觉得这些音乐充满邪恶么?要不然它怎么让你这么一个英国绅士加入他们这愚蠢的舞蹈中的!这简直就是不和谐的尖叫!听这些简直就是浪费时间,这音乐比打嗝抽搐的声音更难听;比罪犯临死前喉咙里发出的滚动的声音更难听;比火鸡的叫嚣更难听!想让我喜欢这种野蛮的音乐,他们还不够资格!……”说着他便径直离去。 

timg (5).jpg

但是,就是连波切里尼自己也没想到,他最后也会为吉他作曲。十八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吉他的“弹奏风格”在巴斯里奥的影响下逐渐确立下来,开始有中上层阶级的人弹奏和喜爱吉他。在这种环境下,十八世纪九十年代,波切里尼由于财政的紧张,答应当时的一位富豪,同时也是业余吉他演奏家马奎斯. 伯纳韦德Marquis de Benavente为吉他谱曲。虽然,在波切里尼准备为吉他创作音乐的初期,在他和他的法国出版商通信时提到“西班牙音乐的这种‘扫弦风格’很难被欧洲其他国家的人接受。”他所提到的扫弦风格,是原先为舞曲伴奏的吉他音乐,目光有些狭隘,他并没有看到吉他作为独奏乐器的发展已经蒸蒸日上。幸好,波切里尼在当时遇到了巴斯里奥。巴斯里奥所展示的不同与以往的吉他独奏技巧,对“弹奏风格”的诠释结合了西班牙传统音乐中的扫弦,这点深深打动了波切里尼。传统的方丹戈舞曲,在巴斯里奥的吉他独奏音乐中,显得意蕴十足。这也是他在后来的吉他弦乐重奏作品中加入了方丹戈舞曲的原动力。他于是在创作吉他弦乐五重奏的第二首(Op.40, No.2),副标题直接写上:“这首曲子的弦乐部分,是模仿巴斯里奥在吉他上独奏是弹奏的方丹戈。” 

说是谱曲,其实由于当时马奎斯要求波切里尼在短时间内创作出吉他乐曲,波切里尼于是就在他“庞大的音乐作品里,选出几首弦乐重奏作品,然后加上吉他声部,构成吉他弦乐五重奏。”但他为吉他“创作”的这总共12首吉他弦乐五重奏作品,却成为诠释吉他的“弹奏风格”在早期古典音乐时期里发展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因为波切里尼所写的吉他弦乐五重奏,在吉他声部很好地诠释“弹奏风格”的同时加入扫弦;整体的音乐织体,也加入了西班牙传统方丹戈舞曲,这更使得作品变得意义非凡。虽然这位大牌的作曲家仍然宣称讨厌西班牙舞蹈音乐(也就是吉他扫弦风格伴奏的音乐),但是在巴斯里奥的影响下,波切里尼最终还是用行动把西班牙音乐风格加入到了他的吉他弦乐重奏作品中。为古典音乐前期吉他“弹奏风格”的发展史上,抹上了浓重的一笔。


我要评论(评论要求5-500字)

全部评论(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