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Rock Star│中国古代的经典"摇滚巨星"

2018-12-20 00:00   阅读数:3590

(本文来源:帝声电声事业群)

伯牙

1.png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上大夫,春秋时著名的琴师,擅弹七弦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荀子·劝学》有「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之说,可见他的琴艺之高超。相传代表作品有《水仙操》、《高山流水》。 1976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水星上的一座环形山为「伯牙环形山」,以纪念这位艺术大师。 1977年,相传为伯牙所作的琴曲《流水》(管平湖演奏),作为人类音乐典范作品之一,被NASA收录进旅行者金唱片中。




师旷

2.png

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双目失明,但他的听觉敏锐,辨别音律十分准确。他的代表作品有《白雪》、《玄默》。师旷,字子野,山西洪洞人,春秋时著名乐师。他生而无目,故自称盲臣、瞑臣。为晋大夫,亦称晋野博学多才,尤精音乐,善弹琴,辨音力极强。以「师旷之聪」闻名于后世。他艺术造诣极高,民间附会出许多师旷奏乐的神异故事。南师店村有师旷墓遗址。




李延年

3.png

汉代宫廷音乐家。曾担任乐府的协律都尉。他的代表作品有根据张骞从西域带回的《摩柯兜勒》,制作了28首新曲调,作为仪仗使用的军乐。李延年把乐府所搜集的大量民间乐歌进行加工整理,并编配新曲,广为流传,对当时民间乐舞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李延年对汉代音乐风格的形成及国乐后来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嵇康

4.png

汉族,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 。三国曹魏时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他学识渊博,善写诗赋文论,热爱音乐,擅长弹琴,以弹奏《广陵散》著称。他的代表作品有《声无哀乐论》和《琴赋》,他主张声音的本质是「和」,合于天地是音乐的最高境界,认为喜怒哀乐从本质上讲并不是音乐的感情而是人的情感。嵇康作有《风入松》,相传《孤馆遇神》亦为嵇康所作。作有《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作「嵇氏四弄」,与蔡邕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 。隋炀帝曾将弹奏「九弄」作为取仕条件。





万宝常

5.png

万宝常(556~约595),隋代音乐家,江南人。其父大通曾从梁朝部将归附北齐,后图谋逃返江南,事情泄露被杀。宝常亦因株连获罪,配充乐户,成为乐工。他的代表作品有《乐谱》。宝常幼时从祖诞学得祖氏家学,即洛阳旧曲,并能演奏多种乐器,曾为宫廷制造玉磬。他听觉异常灵敏,曾于席间论乐,时无乐器,遂以竹筷敲击大小碗盏什物,奏出和谐的曲调,博得「知音」之名。





李隆基

6.png

唐玄宗,唐代音乐家,他也是我国古代第一位皇帝音乐家。他擅长演奏羯鼓和横笛,创作改编了《夜半乐》、《小破阵乐》、《霓裳羽衣曲》等。李隆基富有音乐才华,对唐朝音乐发展有重大影响,他爱好亲自演奏琵琶、羯鼓, 擅长作曲,作有《霓裳羽衣曲》,《小破阵乐》,《春光好》,《秋风高》等百余首乐曲。登基以后,在皇宫里设教坊,「梨园」就是专门培养演员的地方。唐明皇极有音乐天份,乐感也很灵敏,经常亲自坐镇,在梨园弟子们合奏的时候,稍微有人出一点点错,他都可以立即觉察,并给予纠正,这是后来称戏班为「梨园」的由来。





李龟年

7.png

李龟年,唐时乐工,李龟年善歌,还擅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曲等。和李彭年、李鹤年兄弟创作的《渭川曲》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唐玄宗时乐工,当时李龟年、李彭年、李鹤年兄弟三人都有文艺天才,由于他们演艺精湛,王公贵族经常请他们去演唱,每次得到的赏赐都成千上万。





姜夔

8.png

姜夔(kuí) (1154-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代表作品有《扬州慢》、《凄凉犯》、《白石道人歌曲》等。 《白石道人歌曲》是历史上注明作者的珍谱,也是流传至今的唯一一部带有曲谱的宋代歌集,被视作「音乐史上的稀世珍宝」,其中有10首祀神曲《越九歌》、1首琴歌《古怨》、17首词体歌曲(又称「曲子词」,这些「曲子词」又分为两首填词的古曲《醉吟商·胡渭州》和《霓裳中序第一》)、一首《王梅令》(这是诗人为范成大所写曲调填词)、14首姜夔自己写的「自度曲」。他突破了词牌前后两段完全一致的套路,使乐曲的发展更为自由,在每首「自度曲」前,他都写有小序说明该曲的创作背景和动机,有的还介绍了演奏手法。





朱载堉

9.png

朱载堉(1536年—1611年),字伯勤,号句曲山人,青年时自号「狂生」、「山阳酒狂仙客」,又称「端靖世子」,明代著名的律学家(有「律圣」之称)、历学家、音乐家。着有《乐律全书》、《律吕正论》、《律吕质疑辨惑》等书。朱载堉对文艺的最大贡献是他创建了十二平均律。此理论被广泛应用在世界各国的键盘乐器上,包括钢琴 ,故朱载堉被誉为「钢琴理论的鼻祖」。朱载堉不仅是科学家和音乐家,而且还是乐器制造家,他不满足于因循旧说,敢于向历代相传的律制理论提出疑问,另立新说,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研究,精心制作出了世界上第一架定音乐器——弦准,把十二平均律的理论推广到音乐实践中。





中國古音階

中国传统乐学理论对“音阶”这个现代概念,分别从“音”、“律”、“声”等不同角度表示。传统调式中,最常用的主音有五个,即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现在首调唱名的“do、re、mi、sol、la”,称五声音阶。


10.png


雖然传统民族调式以五声音阶为主,却也有七声音阶和十二律,如果用现在的首调唱名来对应,“do、re、mi、#fa、sol、la、si”分别对应的是“宫、商、角、变徵、徵、羽、闰宫”。其中变徵和闰宫为古音阶中的“二变”。“变徵是处于角和徵之间的音,“羽”音和“宫”音之间的音为“变宫”,又称“闰宫”。如《晋书·律历志》云“清角之调(音阶)以姑冼为宫,……太簇为变宫”。有以变宫为主音为结声构成的调(式)名。


11.png


五音与七声相当于首调的唱名,而十二律對應的,便是固定音高的音名。十二律是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种律制。各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十二律又分为阴阳两类,凡属奇数的六种律称阳律,属偶数的六种律称阴律。另外,奇数各律称 “律”,偶数各律称“吕”,故十二律又简称“律吕”。阳律六:“黄钟、太簇、姑冼、蕤宾、夷则、无射”;阴律六:“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


12.png





五音七声十二律总表

13.png


我要评论(评论要求5-500字)

全部评论(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