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不配学音乐吗?他们用垃圾组成一支世界乐团,天籁之音让千万人落泪!

文首语:我们有很多学不成音乐的理由。没时间、没精力、没耐心、没天分……以及最主要的原因,没钱。但如果你看到下面的这群人,看到他们是如何学习音乐的,我想任何理由,都不足以成为理由。
那些都只是我们逃避音乐的借口罢了。
著名的国外演讲节目TED,有过一场最为特别的音乐会。站在台上的白衣少年们,投入地演奏着手里的乐器。

仔细观察,那个坐着拉琴的少年手中,拉的“大提琴”竟然是一只铁皮油桶!

再看看其他孩子们的乐器,也是一样的奇形怪状,完全不像平时我们熟悉的乐器那般精雕细琢。


用一些意想不到的材料,或者生活化的用品做成乐器,通常是玩音乐的大牛们展示自己天赋的骚操作。难不成,这是一场大型创意音乐分享会?
再看台下的每一位观众,都在屏住呼吸,仔细聆听,仿佛没有人注意到他们手里的乐器有多古怪。
一曲罢了,台下掌声雷动,不时有观众发出欢呼的口哨声,有的观众甚至难抑心头的激动,纷纷站了起来。

台上的少年们见到自己的音乐打动了在座的每一个人,也纷纷露出纯真又羞涩的微笑。

什么情况?
看来,这并不只是一场创意这么简单。是什么能够如此打动台下的观众,又是什么让少年们热泪盈眶?
这一切,都要从位于南美洲巴拉圭的一个名为“Cateura”的郊区说起。
Cateura名为郊区,实则为南美洲最大的垃圾填埋场。巴拉圭首都亚松森,拥有两百万人口,每天都要制造近1500万吨的垃圾,这些垃圾全都被掩埋在这个地方。

2006年,环境技术人员Favio Chavez法维奥•查韦斯,被外派到这个地方,来处理Catetura的环境污染问题。但眼前的景象,却让他原本干劲十足的心跌到了谷地。

一群半大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一起,在堆积成山、脏水遍地的垃圾堆中,四处翻捡,寻找着还能使用的生活必需品。

原来,这里不只是一个垃圾填埋场,还是一个拥有近2500个家庭的贫民窟。这里的居民平日里靠分拣垃圾为生。
因为贫困,他们的孩子上不起学,也和他们一样在垃圾堆中打滚,甚至有人染上毒瘾。

如果不做些什么,他们将重复父辈的命运,一辈子走不出这个垃圾遍野的地方。
他们就像垃圾一样,被这个世界遗弃了。

可这不是孩子们的过错。难道就要他们这样,甘心接受命运的不公?
能不能做些什么,拯救这些孩子的命运?法维奥回忆起自己小时候,是音乐给了他第一个想要追求些什么的动力。

他立刻着手开办音乐班,逢人便问:想学音乐吗?你可以跟着我学,我不收钱。很快,法维奥的音乐班就吸引到了一些小孩子,动听的乐声飘荡在学校上空,孩子们的眼睛都在发亮。

可问题很快就又出现了。孩子们没有钱购买乐器,人们捐赠的乐器数量,远远不够他们学。不仅如此,仅仅开办了三天的音乐班,很快就被孩子们的家长发现了。
“也不看看你是什么料!还想学音乐?快给我滚回家干活!”
欢天喜地来上课的孩子,又满含着眼泪被家长拽回去了。法维奥的音乐班,只剩几件零星的乐器躺在角落。
法维奥知道这些居民的处境。他们靠翻找垃圾为生,就连平日里住的房子,都是用大量的垃圾堆起来的,充其量就是在垃圾里再掺点茅草。


在这里,一把小提琴的钱都比他们的房子贵。那些昂贵的乐器,无不闪耀着高贵的光泽。在家长们眼里,他们那些在垃圾堆里打滚的孩子,怎么配学?

到底用什么办法,才能说服家长们让孩子们学音乐?
法维奥想破了脑袋,也是一筹莫展。直到他遇到会木工的“割麦子”大叔,Nicolas Gomez。他会在平时的空闲时间,用废铁做一些各式各样的小玩意儿。

法维奥见到他时,刹那间灵光乍现:乐器靠什么发声?共鸣啊!
他立刻迎上前去:戈麦斯,你能试着把这垃圾桶作成小提琴吗?
what?戈麦斯一下子有些懵。要知道,他虽然当过30年的建筑工人,可他并没有学过什么乐器啊!至于如何制作小提琴,他更是一无所知了!不过他看到法维奥眼里的热切期盼,还是决定试一试。
就这样,一个连乐器的边都没摸过的建筑工人,按照一个音乐老师给的图纸,开始依样画葫芦地做起了小提琴。
先用废弃的木料裁出面板

用铝制烤版徒手掰出模型

用一把叉子勾上琴弦

尽管整个过程都充满魔幻,但当法维奥将小提琴搭上肩膀,拉动琴弦——流淌出来的真的是小提琴的声音!

成功了!成功了!孩子们有乐器了!孩子们可以学音乐了!
用这种简单粗暴到能让制琴师们不忍直视的方式,戈麦斯又做了好几把小提琴出来。

小提琴的大获成功,还让戈麦斯一下子灵感迸发,用垃圾做出了各式各样的乐器。
他先是扯了一张X光片,敲敲打打地做出了一面鼓。

然后又吭哧吭哧搬回来一只油桶,用水龙头和高跟鞋的鞋跟当弦轴,做出了文头少年手里拉的大提琴。



紧接着,他又捡回来一只废弃水管,用玉米罐头、硬币、瓶盖等等拼拼凑凑,愣是拼出了一只萨克斯风!



除了这只带着金属复古风的萨克斯,戈麦斯也没有放过吉他。他用两个红薯罐和一块木质货板,拼出一把带着“垃圾朋克”风格的吉他。

这可不是什么烧火棍,音乐教师法维奥亲口认证:
也许戈麦斯连莫扎特是谁都不知道,但是由他改造废弃物制成的乐器,声音品质甚至比寻常人家购买的木质乐器还要好。
那他们拿什么对乐器进行维修呢?答案是——电钻!

法维奥就用这些东拼西凑的垃圾乐器,在这样极端简陋的条件下,正式给孩子们上起了课。
欲正其技,先正其心。法维奥在上课前对孩子说的第一句话是:
“不要让垃圾掩盖美好。即使是垃圾,也可以弹出动听的音乐。”

孩子们记住了这句话。
他们拼命地抓住这来之不易的希望。
他们用这些简陋的乐器拼命练习,手磨破了,肩膀拉伤了,这些都不算什么。重要的是,他们他们不用再整日与垃圾为伍。
心中那些早已被垃圾掩盖的美好,渐渐地跟随音乐的指引,流淌在了指尖。

也多亏这些“垃圾乐器”,父母们不用担心费用问题,渐渐不再反对孩子们学音乐。
这些乐器分文不值,也不会有被毒品蒙住良心的父母拿去换钱。
孩子们将全副身心都投入到学音乐当中,这些由垃圾拼凑成的乐器,在他们眼里每一件都是无价之宝。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到法维奥的音乐学校当中。戈麦斯要制作的乐器越来越多。他时常抱怨:“你们想累死我啊?”可谁都明白,这是一句充满快乐的“怨言”。

悠扬的乐声,时常飘荡在垃圾掩埋场的上空。
一边是臭气熏天,一边是阳春白雪。
地上是藏污纳垢,抬头是碧蓝云天。

一位捡了半辈子垃圾的老奶奶听到了,她回想起自己曾是披头士的粉丝,自己曾有一个梦想,就是成为一名歌手。


奶奶的儿子也听见了,他每天都会在垃圾场捡磁带,原来,他毕生都想拥有自己的乐队。

耳膜受损的孩子Esteban Irazabal,没有一天停止打鼓,只有沉浸在鼓声中,他才能感受到灵魂的自由。

孩子们不再愁眉苦脸,手里握着心爱的乐器,他们脸上满是开怀。

在日复一日的辛勤联系中,孩子们会的曲子越来越多,配合得也越来越默契,不知不觉,来法维奥这里上课的孩子,已经达到了两百多个。
于是法维奥带领着孩子们,组成了一支管弦乐队,名字就叫,垃圾填埋!

正如戈麦斯所说的:“没有人相信我们能用垃圾制作乐器,但我们做出了一整支乐队!”
垃圾填埋场里出了乐队这件事,渐渐传开了。随着演出增多,他们的名头也越来越响,其中有30多名乐手,被邀请到美国、欧洲、加拿大、日本等等各个国家进行演出。
他们不仅去了TED

还走进了巴西的音乐厅

站在了金色的维也纳

他们离开了那个满是垃圾的地方,头一回见识到这个世界真实而美好的模样。
他们第一次坐飞机

第一次见到波涛拍岸的大海

第一次见到梦寐以求的偶像

原来,没有垃圾包围的世界,是这个样子的啊。
他们走出了那个被世人遗弃的角落,将音乐在世界各地奏响,所到之处,迎接他们的无不是潮水般的欢呼。

每一个孩子,都牢牢记得法维奥老师告诉他们的话:
“我并没有幻想培养你们成为音乐家,我只是希望,你们能发现自己的价值。”
于是他们面对镜头时说:“世界把垃圾扔给了我们,我们用音乐回报给世界”。
可喜可泣,世界听到了他们的回响。

看过许多音乐电影,讲述那些对音乐充满敬畏的老师们,是如何通过音乐的力量,改变了那些沉沦的学生。但这些故事的主人公,通常都有着异于常人的音乐天赋,是我们感到十分遥远。
而在Cateura,这些孩子并非天赋异禀,但音乐改变命运的故事,却实实在在地在发生。

他们生于垃圾,却没有沦为垃圾,他们依靠音乐,印证了自己的真实存在,完成了一个我们无法想象的不可能,他们每一个人,都找到了独属自己的价值所在。
所以,学音乐到底有什么用呢?
它花心思、花钱、花时间。
可是,它不见得就能帮助你成为音乐家,它也不见得就能改变你的人生轨迹,它甚至不能带给你任何经济上的回报。
所以,我们这么学习音乐、热爱音乐,又是为了什么呢?
或许没有什么理由。只是灵魂不自觉地就被吸引。
只是我们的精神,对此孜孜不倦地渴求。
或许就是因无用,才有大用。
它生来就作为本能,扎根在人类的基因里。
它为此生生不息。
本文参考:
酷玩实验室——《“没有谁,天生就是废物” 垃圾堆里走出的世界乐团,5秒让千万人落泪》;
尚音爱乐——《5秒听哭!从南美最大垃圾场爬出来的乐团,用垃圾演奏出天籁之音》;
不正经历史研究所——《没有人相信我们可以用垃圾造乐器》
全部评论(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