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琴品牌的生存之道
吉他世界网在不久之前,发布了一篇名为《美丽达吉他凭什么卖这么贵》的文章,引起了吉他业界一定程度的关注。
我们收到了许多琴友和厂商的支持,但也让一些打算效仿美丽达的厂家泄了气:
是不是除了音色,国产吉他就没有别的路可走了?
吉他世界网表示:美丽达之过在于它企图以中低端琴的工艺卖出高端琴的价格,但它敏锐地觉察到了消费者对外观的需求这一点,却十分独到。
我们不认为音色是国产琴唯一的出路。事实上,从消费者需求的角度出发,国产吉他的发展,可以有许多选择。
绕开音色的短板
国产吉他发展了这么多年,方方面面都有了长足进步,唯独音色,始终是一块短板。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吉他的普及,琴友们越来越重视音色,就连许多初学者也受到影响,在音色方面战战兢兢,生怕自己的耳朵出错,买回来的琴被人笑话。
在这样的趋势下,国产吉他的音色缺陷就像是被拿到了放大镜底下,显得更大更突出了。但实际上拿开这把放大镜,我们仍能够看到国产琴的许多特点,是能够转化成优势的:
1、消费群体庞大。尽管吉他在中国是一个小众行业,但这个“小众”放到其他任何一个欧美国家,都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消费群体的存在意味着消费需求的存在,这使得中国的吉他制造产业,能够挖掘各种各样的机会。
2、长期代工累积的生产经验。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几乎为全世界的知名吉他品牌代工,并从中发展出属于自己的一套成熟工艺。部分实力过硬的企业生产的中低端琴,甚至已经有了超越同级别的国外品牌的实力,走出国门获得了国外琴友的认可。
3、从1到正无穷的生产速度。尽管中国并不擅长从0到1的创新,但跟进的速度却呈燎原之势,吉他行业也不例外。由于国内的厂商规模小,生产灵活,这使得国外有一点风吹草动,立刻就能够迅速被国琴企业消化吃透。
可以说,除了音色这无法突破的最后一关壁垒,技术层面几乎没有国产琴所达不到的。而这也让国产琴拥有了高端琴没有的优势:即在中低端琴领域,拥有广阔而富有潜力的市场。
关注中低端琴购买者的消费需求,是国产琴的使命
国产吉他行业由于起步较晚,正式进入发展轨道时,面对的是已经产生明显分化的消费群体:资深的消费者普遍对音色有着更高的要求,期待有朝一日国产企业能够做出匹敌马丁、泰勒的优质琴;大部分的初学者则由于对吉他缺乏了解,对音色以外的部分兴趣更大。
为了“兼顾”二者的需求,许多品牌都会选择一面快速生产廉价的中低端琴来占领市场,一面又推出“高端琴”试图吸引资深人士的注意。但由于工艺水平的局限,结局通常是事与愿违,消费者也因宣传的误导,普遍对国产吉他品牌信心不足。
造成这样的现状,正是由于厂商们没有充分理解用户的需求,对自身的定位模糊造成的。国产吉他既然已经在中低端琴领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那么非常明显,关注这部分消费者的需求,才是国产吉他现阶段的生产使命。
初学者不谈音色
百度百科给“音色”的定义是:“不同声音的频率表现在波形方面与众不同的特性”。正如每个歌手的音色各有特点,每把吉他的音色也各不相同。从这个层面上来讲,音色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审美之别。
在中低端琴的消费群体中,初学者占了极大的比例。由于对吉他接触得不够多,对自己想要的声音也没有概念,大部分的初学者不具备对音色的辨别能力。即便有人告诉他们A琴的声音多么糟糕,B琴的声音多么完美,他们往往也只能被动接受,而并非主动感知。
因此,让处在初学阶段的爱好者,就承受资深阶段才能产生的对吉他音色的认识,这并不公平。对他们来说,琴的音色好不好是其次的,重要的是适不适合他们。
对初学者而言,适合他们的吉他通常具备以下四个特征:
1、价格便宜。初学者往往是一时兴起才想学习吉他,他们不知道自己能够坚持多久、学到什么程度。所以他们往往不会在这上面花费太大成本,过高的价格会令他们望而生畏。
2、手感舒适。由于弹奏吉他需要按弦,手指在学习过程中会遭遇不断的磨练,很多学习者都是因为忍受不了这种痛苦而放弃。舒适的手感,能够让初学者的学习过程相对更为顺利一些。
3、质量稳定。通常在我们的认识中,质量越差的琴才越不稳定,但实际上高端琴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它们对周围环境的反应更为敏感,需要更为专业、细致的保养。但对初学者来说,他们既没有相关的知识,也没有这样的条件,因此一把稳定、耐弹,不用花太多心思去维护的琴,才是他们的最佳选择。
4、声音合格。对学习音乐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对声音的准确感知。如果一把吉他连基本的音准都没有,它就不能算作是一件合格的乐器,因为它会对学习者的声音感知力就会造成长久的伤害。
由此可见,一把便宜、好用、稳定、声音合格的琴,才是初学者真正需要的琴。只有当他们用这样的琴培养了基础的乐感和对声音的感知力,他们才能向上去追求符合他们个人审美的更好的音色。因此,生产这样一把琴,不仅是国产吉他应尽的责任,也是其生存之本。
满足中低端琴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在尽到了价格、手感、稳定性、音准这几个基本责任之后,我们再来关注建立在此基础上,消费者又会产生哪些需求。
首要的当然是音色的需求。在中低端琴消费者群体中,有大量耳濡目染、对吉他有着深入了解的琴友,对音色有较高的追求。初学者在学习一段时间以后,也会建立自己对音色的认知。在音色上不断做出突破,是国琴品牌需长期奋斗的目标。
选择正面迎战这一目标的典型代表是法丽达。其所属的惠州全丰育乐用品有限公司,凭借自身多年代工的积累,在一众国琴厂家中有着过硬的实力,被公认是中国最好的制琴企业之一。
在Youtube上,一位吉他测评博主给出的
“最佳入门琴清单”中,法丽达和玛丽娜名列前三
后来居上者,则非卡马莫属。卡马为完成从合板琴到面单琴的跨越,花费三年时间来回奔走于中美之间,潜心学习吉他的生产制造工艺,投入2000万元资金,引进自动加工设备和plek技术,建立了一条中国目前最先进的吉他生产线,他们在工艺上精益求精的态度,最终换来音色上的极大突破。
卡马一尘不染的自动化生产车间
坚守正面战场的品牌勇气可嘉,令人心生敬意,那么迂回作战的品牌呢?事实上,他们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样付出了许多努力,只不过是采用了另辟蹊径的方式。
大部分的初学者不具备辨别音色的能力,他们无法像资深的爱好者那样,将自己的个性通过音色表现出来。吉他的外在条件,自然而然成为了展现他们个性的最直接的出口。在外观上满足用户需求的代表,有拿火、恩雅等国琴品牌。
拿火的碳纤维吉他尽管备受争议,但它在造型上体现出的反叛、独立、时尚的特点,仍旧吸引了一大批忠实的拥趸。
恩雅同样在材料上独树一帜,它先是将马丁率先使用的HPL材料,成功带入吉他爱好者们的视野,在今年的上海国际乐器展上,又发布了碳纤维面板的X3,其独特的造型备受关注。
中低端琴的购买者,通常预算都不会太高,对吉他整体的配置和性价比,会有发自本能的关注,从这个角度出发来发展品牌特色的典型,当属楚门和布鲁克。
对比相同价位的琴,从吉他面背板使用的材料、到琴体各部位的配件,再到音孔口轮花和琴身镶嵌的材料,楚门使用的全部是在其成本范围内最好的,即同等价位,提供的是最高规格的配置。
布鲁克同样通过自身的工艺,实打实地做出一款1500元价位的入门面单,综合手感、音色、做工的优秀表现,给人以高性价比的体验,从而在用户群体中积攒口碑。
加振拾音器,也可以说是配置中的代表产品。它起初只是雅马哈公司在两年前应用在吉他上的一个创意。之所以会在国产品牌之间大肆风靡,就是因为它满足了吉他爱好者能够随地弹奏表演,又不用携带沉重设备的需求。
综合来看,不论是外观、配置、性价比还是音色,这些品牌都不是单方面孤立的,而是相互借鉴、博采众长。如卡马的性价比同样出色,拿火也在音色上改进良多,法丽达也推出了国画定制吉他,试图将吉他的外观融入中国风。
法丽达的国画吉他
但无论品牌选择的是哪一种策略,他们之所以成功,都是因为懂得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去捕捉他们微小到不被觉察的需求动向,进而明确自身的定位,扬长避短。
国琴品牌的生存之道,核心就在于,企业需要正确理解并尊重消费者的需求。在这基础之上,不断改进自身的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值得借鉴的雅马哈
吉他世界网曾经在《YAMAHA何以驰骋美国50载》一文中,详细分析过雅马哈是如何在美国站稳脚跟的。中国吉他行业目前走的发展之道,几乎和它有着异曲同工般的契合度:
它在进入美国市场之前,已经有了20年的独立制琴历史;
它同样借了一把吉他热的东风,首先将自己的生产定位集中在中低端琴;
它在吉他的设计上做了许多自主创新,研发了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黑科技”。
雅马哈完成这一系列发展的前提,并非是它的音色水准多么地出色。它从一开始就非常清楚自身的实力,将目标用户对准中低端琴的消费者。它并不纠结于音色,而是充分理解消费者的需求,最终它凭借过硬的生产水准和极为稳定的表现力,赢得从初学者到资深乐手的信赖。
因此雅马哈最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就是其耐心。尽管国内的吉他工厂足够多,但就工艺水平、技术设备、生产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因素,我们多数厂家与雅马哈相比也都还尚有一段距离,此时就更应该耐住性子,扎实地将已有的基础夯实,而不是盲目追求高端。
而与雅马哈不一样的是,国内大部分的品牌没有它的巨大规模,因此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国琴品牌尽管同样需要借鉴它那份对用户需求的洞察力,但需要的不是宏观概览,而是具体而微。
换句话说,国琴品牌们完全可以利用自身规模小而带来的灵活性,向小众分化。中国庞大而广阔的市场空间,让吉他这个小众产业即使进行领域再细分,也能获得丰厚的回报。小众品牌加百列,就是觉察到其用户对优质高端全单琴的需求,凭其借向高端琴演化,而成功生存下来。
总而言之,严守一个行业的原则和底线,在这基础之上不断地挖掘需求、并引领需求,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应有的表现。
如何发现用户的潜在需求,将其反馈到更进一步的产品设计当中,从而更好为用户提供服务,这将是国产琴面临的一大课题。吉他世界网相信,此刻的国琴行业,已经走在一条正确的路上,并且我们还能让这条路,变得更为花团锦簇一点。
吉他世界网长期征稿
关注公众号,回复“征稿”了解详情
全部评论(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