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是如何毁掉音乐的?

深度 2018-6-24 00:00   阅读数:29169


前两天,一位琴友和我聊到抖音时说:“抖音真的有毒。”


他是一个非常喜欢吉他的人,却被抖音抖得五迷三道,每次都能刷三个小时、一个下午、甚至一整天,回过神来,已经不知道练琴是何物。


这种情况下,劝他卸载抖音、重拾吉他,似乎才是正确的出牌方式。换做是对抖音深恶痛绝的人,甚至可能会说,你看,抖音正在毁掉音乐。



然而,大家都是学过马列主义的人,都知道凡事都有两面性这个道理。


抖音真有那么不堪吗?我觉得也未必如此。


抖音被人诟病得最多的,莫过于它内容低俗、三观扭曲、浪费时间。既然我们是吉他世界网,那么就从音乐的角度来谈谈这几个缺陷。


首先是低俗。几乎每一首抖音神曲,都和Low划上了等号。原因是什么?

翻遍答案,你会发现大家的回答大部分都是因为“烂大街”、“重复次数太多”,很少有人是从音乐性的角度作答。


然而被大众广泛认可接受、不停播放的歌曲就是烂歌?照这种说法,周杰伦的大部分歌曲都应该被划入烂歌的行列才是,遑论他的天王头衔?


大部分人对抖音神曲的排斥,本质上是小众审美对大众审美的习惯性鄙夷,是既有的文化圈对新兴圈子的优越感彰显,是一种“我们不一样”的身份标榜。


审美取向的高低,钱钟书先生在《论俗气》中就说过了:


赫胥黎先生以为俗气的标准是跟了社会阶级而变换的;下等社会认为美的,中等社会认为俗不可耐,中等社会认为美的上等社会认为俗不可耐,以此类推。


大家都是互相觉得对方low,谁看谁能看得起呢?


相反地,因为抖音极其强大的传播能力,原本不为人知的歌曲也能广为传唱,一个乐队甚至也能因此被更多人熟知,平心而论,这对于那些默默无闻,在进退边缘挣扎的歌曲创作者来说,难道不是多了一种机会?



第二个,三观扭曲。一些猎奇和新鲜的视频,确实引起了无脑模仿,也确实有人为了红,做出极端出格的事,但如果你真的刷过抖音,一定会发现抖音上同样也有很多充满积极正能量的视频。


就拿吉他来说,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十秒钟,但从这些点赞和转发的数量来看,传播的效率不可谓不惊人。



直观的视频让用户产生的心理倾向,甚至比培训机构发传单、亦或是口干舌燥地宣传吉他有多么有吸引力来得高效得多。



最后一个,浪费时间。这一点其实没什么可辩护的,刷抖音确实很浪费时间。


但是别忘了,刷朋友圈也很浪费时间,玩手游也很浪费时间,刷知乎上那些无关痛痒的问题也很浪费时间,刷微博也同样很浪费时间。


真要计较起来,你会发现手机上几乎所有社交属性的APP,苦心孤诣地升级改版,其最终目的都只有一个:制造更多刺激的点,好让你在它这里杀更多时间。


只要你不是一个足够自律的人,这么多软件,总有一个会吸引到你,不玩抖音的人也很多,为什么其中没有你?如果你注定会被抖音毁掉,那么没有抖音,你也会被其他软件毁掉。



在我看来,抖音之所以沦为众矢之的,指责之声不绝于耳,本质是人类的理性,在勉力压制着想要挣扎而出的本能。


当互联网时代的那一刻到来,人们的生活迈入碎片化的进程就不可逆转。纸质书籍变为电子文档,长篇大论被缩减成一篇篇订阅文章,文章的段落不断缩短,段落之间穿插图片,渐渐图文也无法满足,只有视频才能引起更丰富的观感,但太长的视频也让人如坐针毡,直到Papi酱的短视频席卷全网,最后,15秒的抖音短视频应运而生。


《奇葩说》的马东说,娱乐是人的天生本能。


批评声再怎么激烈,也无法掩盖的一点就是,人们的行为正在日渐远离理性的思考,放逐本能。


用户在面对媒体的迎合时,没有选择抽离与清醒,而是心甘情愿接受大数据的精准投喂。


感官神经的刺激,情绪上的挑逗,社交软件实际扮演的是一个催化剂的角色,不断催化人们变得更加焦躁。



真正能够对音乐带来毁灭性打击的,是这种刺激的不断催化,让人们最终没有耐心再听音乐。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从严肃音乐到今天的通俗流行,音乐的形式变得越来越丰富的同时,属于音乐的时间,也在变得越来越短。


就和电影、和小说一样,音乐也分起承转合,有因情节冲突而造成的张力。但是由于人们的期待阈值正在变得越来越低,音乐里的冲突必须尽快展开。


点击图片购买曲谱

寻找李健音乐的张力


听一首新歌时,会忍不住跳过前奏直接进入副歌;如果前奏太冗长,会忍不住抱怨怎么还没开始唱;要是过了一分钟还没有开始进入歌词,干脆直接跳过这首歌曲;如果听的是一首纯音乐,甚至会因为没有歌词而感到难以忍受。


《演义》——唐朝(点击播放)


回头看那些音乐软件的界面设计,其实早就在这样做了:手指一滑,就能切换。



如果音乐必须在十几秒钟的时间内,就抓住人们的耳朵,那么它所能表达的东西只能被高度压缩。


如果连安抚心灵的精神食粮都变得如此急切,人们的灵魂又怎能不浮躁不安?


《习惯的力量》中提到,由于音乐的复杂性造成的信息量太大,导致大脑在收听音乐时,会急于寻求一种熟悉感,一种似曾相识的辨识度。


这就是为什么神曲能够烂大街的原因。因为旋律简单、朗朗上口、会反复被利用和出现,对大众来说,它就是似曾相识的。你再怎么觉得不好听,再怎么觉得它low,它还是可以迅速占据你的脑海。


《答案》——杨坤、郭采洁(点击播放)


抖音们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能让你迅速习惯简单,并在在简单中不断循环。久而久之,原本能够欣赏更复杂音乐的能力,就像手中沙一样慢慢流失掉了。


抖音正在毁掉音乐,但这并不是凭抖音一己之力就可以带来的。


当一切都朝娱乐方向变化,音乐无可避免会沦为娱乐的附庸。抖音不过是刚好站到了历史的风口浪尖,将这挑逗做得更加极致了一点。


一切看似偶然的结果,其实都是历史的必然。身处这个日渐碎片化的时代,没有谁可以置身事外。


返回首页



我要评论(评论要求5-500字)

全部评论(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