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bson,你的前途不值得我们担忧!
记得去年年底,吉他世界网曾发布过一篇题为《Gibson吉他越来越贵,但这家公司却已前途未卜》的文章,表达了我们对Gibson前途的担忧。
没想到时隔半年,Gibson就宣布了申请破产保护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
Gibson大厦将倾,引得无数吉他爱好者扼腕,但仅从这家公司的产品表现上来看,它会沦落到如今的地步,其实是必然的。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说的就是吉普森。
很多人将Gibson破产的原因,归咎于乐器行业不景气、木材供应限制等等大环境的影响,但Gibson会有今天,很大程度上来说,那都是自己作的。
没事翻个墙,随便翻翻就能看到一堆吐槽Gibson质量问题的网页。
下面的是对原问题“Gibson的新琴真有这么烂吗”的部分回答。
这位网友,直接放弃Gibson。
以及这位网友贴的图。
你很难想象,一个有百年历史,又有众多吉他英雄撑腰的大品牌,品控居然会差到这个地步,性价比能低到这种程度。别说这是美式粗犷,Gibson近年来品质的大幅度下滑有目共睹,老美都接受不了这个粗犷了!
欢天喜地掏了钱,买回来的琴就是这副死样子。自砸招牌如此任性,价格却还一路飙升,试问你不死谁死?
但我Gibson是什么身份?作死怎么能只有这一种方式呢!在流失大批客户的同时,它还昏招迭出,将珍贵的木料全部用来生产各种限量款、签名款、经典复刻款。
2013年:吉他手Slash使用的传奇R9复刻
2016年 七弦Les Paul Standard ,限量100把
2018年:Gibson les paul 鲍鱼闪亮系列,限量25把
最滑稽的莫过于推出五月天的限量款,“圈钱”两个字,就差写在吉他上昭告天下,简直直白到可爱的程度(此处对五月天没有恶意)。
听说你没买到Gibson的限量款?
别担心,Gibson的限量款,数量不限量,价格不封顶。
而且就凭它那败光路人粉,吓退死忠粉,抹平情怀粉的价格,足够让人说出“Gibson你好,Gibson再见”的了。
那么最后还会心甘情愿掏钱的人,还剩下那些?对大G无感的人,不买。买不起的,不买。觉得没必要的,不买。识货的,新不如旧,我有Vintage买你这新琴干嘛?会趋之若鹜的,大概不少是国内的脑残粉,或者冲着这个名字来装逼的土豪了吧。
看看其他同行巨头,同样不景气的大环境,都在做些什么吧:Martin在给产品升级,Taylor开发了新型音梁,最大的竞争对手Fender,也放下架子,做低端产品线,笼络大众消费者
而Gibson呢?要知道它本是做民谣吉他起家,完全可以重拾老本行,做新产品的研发,也可以学Fender,去拓宽自己的产品圈层,可它就是不肯低下那颗高贵的头颅,反而在颜色上搞起文章,还美其名曰“颜色革命”。
一切以颜色为借口的革命,都是江郎才尽。是创新走到了穷途末路,才不得已为之的遮掩。
翻开Gibson的历史,你会发现,不思进取,是它的积习。
在70-80年代,Gibson就已经遭遇过产品危机,由于SG等系列的琴体太过笨重,设计落伍,不适合当时流行的速弹,一度被乐手所淘汰。如果不是因为枪花乐队将Les Paul重新带入人们的视野,Gibson或许早就破产。
枪炮与玫瑰乐队
而Gibson也正是那会儿趁热打铁,推出经典年份的复刻型号,这才重获生机。
时至今日,Gibson没有吸取经验教训,跟上时代的步伐,却从复刻型号里尝到了甜头,还想用同样的方式来摆脱危机。
可如今这个年代,再没有Jimmy Hendrix、Eric Johnson、Slash这样惊才绝艳的人物出现,带动大众的风潮,更何况,Les Paul已不是原来的Les Paul,SG也已不是原来的SG。即便噱头搞得再足,巅峰不再,你我心知肚明。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问题一直都存在,Gibson从未真正解决。
其他品牌在不断寻求工艺上的突破,Gibson却画地为牢,将自己圈死在高端的悬崖上,对吉他的内在革新,再没有任何实质上的贡献。
低劣的做工,只会引起年轻消费者的反感,不断消耗自己积累百年的口碑。而不断推出限量款,更是不断地在提醒粉丝,曾经的Gibson有多么辉煌,如今的Gibson就有多平庸。
即使外观再华丽,吉他也是商品,不是工艺品。
Gibson大概是太骄傲了,所以才倚老卖老,以节操换情操。它用品牌迷信,给了消费者们当头一棒,自己却还沉浸在辉煌的梦中,不愿醒来。
情怀有限,品质永恒。
只想依赖品牌溢价,对品质却不作努力与尝试的Gibson,难道不是从一开始,就走错了吗?
全部评论(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