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音笔记】立体声混音在吉他、贝司、鼓,以及人声中的应用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HaruAir
立体声混音的概念是建立在人类大脑构造和生理机能上的。“真正的”立体声混音需要制造出声音画面,通过耳朵的重制,最后交由大脑解码而得。比如说,声音到达两只耳朵的时间和音色差异会让大脑做出不同的判别。理想情况下,立体声混音需要做到尽可能接近自然和真实。
在真实世界里, 制作立体声混音的大部分过程都没法和自然沾上关系。究其缘由,也是考虑到实际操作的难度。在真实的表演中,声源混合的主要原因是场地的声学环境,每样乐器都会带有这个地方特有的痕迹。而录音室里,我们会分开录制每条音轨,保持较干的设置,以便之后通过技术来控制我们听到的环境氛围。

在优秀的立体声混音中,每样乐器都需要在立体声声场中保有清晰、平衡、独立的特质。
清晰度:混音中的每个声音都应该干净——声音或立体声声场不能模糊不清,噪声量或其他异常现象必须受到控制。
独立性:每样乐器都应该能轻易地分辨出来。当然,如果你追求的就是“声墙”效果,那也无可厚非。不过,即使是那些厚重的吉他声,在优秀的混音中,同样是清晰可辨的。
平衡:混音需要有良好的频率平衡。太多低频或高频都会让听众觉得糟糕和疲惫。同样,混音的左右声道也需要保持平衡。
空间:与平衡一样,空间也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应用。音乐本身需要有空间——音符间的空间,让人有喘息时间,动态有发展的机会。当然,根据音乐流派,这一点会有不同。同样,每样乐器都需要有自然的氛围,不同乐器的氛围应当彼此融洽。
混音前
第一,是保持清醒的头脑进行混音。如果在八小时的录音后开始混音,那明天你肯定需要再重新来过。
第二,尽量保持较低的电平——太高的音量会不可避免地会影响你的听觉感知。
第三,当你混音的时候,记得要经常改变自己位置。当你坐在“最佳听音点”的时候,可能会没有问题。但真正拿到大厅中或通过大音箱或汽车立体声系统来播放时就不一定了。
检查单声道
在混音的过程中,你需要定期做单声道检查。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避免立体声声源发生相位问题。

鼓和贝斯
在大部分情况下,低音最好死死地放在中央。因为它们缺少指向性,具有最多的能量。

在摇滚或流行音乐中,鼓和贝斯是大多数人最先考虑放置的元素。不过,这并没有强制的要求。大部分混音会以观众的视角设置鼓的立体声声场,底鼓和军鼓放在中间,踩镲稍微靠右一点,吊顶放在极左极右的位置。接着,根据通鼓和鼓手自带的部件数量,在立体声声场中进行自然地摆放。
这样处理的鼓混音,虽然有一些自然的立体声氛围,但本质上还是接近单声道。你可能会觉得缺少深度,但结果不仅如此。实际上,它缺少声像和氛围,所以让声音过于明显,贴近人脸。
立体声吉他
对吉他进行立体声混音是给混音增加深度的好办法,特别是在很拥挤的混音中。将吉他展开会给贝斯以及其他集中在中间的元素让出空间,可以尝试着去掉一些中低频,增加一些高频。

尝试使用一对指向性话筒来录制原声吉他,一支指向琴箱声孔的下方,另一支指向琴把。将它的声像放在9点钟和3点钟的位置,会获得不错的立体声声场。
叠录吉他是另一个增加深度的方式。将原始部分放到一边,增加延迟(从5到15ms开始),将延迟的返送放到另一边。加入一点不同的混响和/或EQ设置能让厚度增加更多。但这样可能会使人听起来觉得刻板不真实。
所以另一种同类型的手法就是手动叠录吉他(实际上就是同一部分录两遍)可以获得更加自然的结果。试着用两把不同的吉他录制同样的部分,如果实现不了,那就用同一把吉他把曲子录两遍。因为即使完全是你自己弹的,在这过程中肯定也还是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比如在节奏上、力度上、甚至失误点上。
还有一种单声道叠录吉他的方式是将干声通过不同的吉他音箱分别录制,或者用话筒在房间的两个不同位置对音箱进行拾音。
人声与背景人声
人声通常都放在中央靠前的位置,但是背景人声可以有不同的尝试。对于大部分的背景人声,都可以尝试加入效果;一点大厅混响和合唱,可以让它们在整个混音中融合得更好。

将背景人声放在极左和极右的位置,主人声放在中间也是通常会用到的技巧,适用于大部分的情形。但有的情形会不同,你可以尝试让主人声稍微偏向一边,背景人声偏向另一边。
责编:子秋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HaruAir
(长按可阅读原文)
全部评论(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