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MS|除了有效训练,你还应该做些什么才能和你的老师保持一致

干货 2020-3-15 13:00   阅读数:1886

资讯 - 文章内容顶部动图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 RMS原声吉他

 

 

「 弹琴就是在和声音打交道 」

 

建立你自己的声音观

 

我们必须把弹琴看作是技术养成和思维搭建两个概念的结合体,前者很好理解,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技术性很丰富的学科,因此总有人把熟能生巧之类的描述全部用到学乐器上面,但其实主要的讨论点是在后者「思维」身上,我们都不愿意成为一台执行乐谱的机器,所以哪怕是你有再高的曲目量,没有思维也是不可行的。

 

而思维包含了非常多的方面,首先要明白,乐器是音乐的一种表达方式,就像人们说话是为了传递信息一样,而音乐是由较为规律的声音组成,那么很明显,无论你日常有多么努力的练习,实际上最后都是为了和「声音打好交道」

 

但是不能把这里的“声音”简单理解为琴本身的声音,更多的,我想是音符了,作为我们所接触的第一堂理论课,音符的基本概念和通俗的理解方式,我想小学音乐课本加上音乐老师的描述已经很清楚了,但最缺少的,就是音符的可塑造本质:「情绪化」

 

相同的音符在不同音乐环境下所展现出的情绪是不同的,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控制拨弦力量」,看似非常容易的53231323,若加重5和1,减轻其余声音,这就构成了4/4拍最基础的原始音色构架;

 

你也可以尝试把重拍进行移位,增加或减少放置到节奏型的其他位置,再设置好弱拍位置,那么你所演奏出的这串数字,就是独一无二的声音 。

 

这是最基础的方法,让我们能很直观的感受到自己弹琴声音的强弱起伏,并不是高端做法,而只是一种对声音出现的一次整合,是一种演奏意识。

 

随着有效的演奏时间推移,你的认知里会有更多复杂好听的节奏型出现,这种意识就会越来越强,所以你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声音观,哪些音符需要「平」,哪些需要「起伏」,这都是弹琴者自己所赋予给它的,换句话来说,是诸多音符在等待着你激活。

 

还有一点就是不要一直认为你不懂声音,你听不出来,你是初学者,别人对你大喊和对你说悄悄话你为什么能懂两者的区别?如果你想和你的老师保持一致,那么就从建立声音观开始

 

 

挑选和剔除

 

在庞大的自媒体音乐时代,大部分人获取音乐的来源多是各个社交媒体,所接触到的音乐质量参差不齐,而对于弹琴者来说,若不经过筛选和过滤,这无疑就是一个巨大的雷区:

 

课堂上你的老师刚为你分析了某曲目的音色构架和声音控制,给你推荐了很多能够反应出音色起伏变化的作品,之后你回到家拿起手机开始刷着“左边跟我一起画个龙,在你右边画一道彩虹”,久而久之,你的耳朵和听力就会与弹琴者思维背道而驰,你会越来越发现自己技术很好,但是总和高端玩家有差距,其实不是技术区别,而是声音观念上面的差距。

 

如果不加改观,你甚至会完全丧失了音乐审美的功能和对你的乐器仅存的那一点敬畏心。

 

 

挑选和剔除,这并不是让你分清楚土和时尚的区别,而是搞清楚现阶段你最需要去听的东西,不要去关注歌词旋律和伴奏,留意声音本身对你的影响,比如我们听到淅淅沥沥的雨声都会想着会有很好的睡眠、走在路上听到背后的司机对你狂按喇叭你会感到不安和愤怒,这是白噪音和噪音的感受区别,在音乐中,你同样能留意到这些直观感受。

 

学习乐器,技术只是一个基础,在一个周期内,你所接受的训练都只是模仿型的执行,而在这个过程中能够留意到声音的变化,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加分点。

 

 

 

责编:子秋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 RMS原声吉他

(长按可阅读原文)

我要评论(评论要求5-500字)

全部评论(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