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和弦我没法配了... 谈谈配和弦过程中和弦外音的解决方式

干货 2020-3-14 16:00   阅读数:4896

资讯 - 文章内容顶部动图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编曲二三事

 

相信大家一定会有这样的困惑,配和弦的时候,旋律里出现了很多和弦外的音,该如何处理?

先说说配和弦,根据旋律配和弦是有一定的方式方法的,总结下来就是(自己总结的干货预警):使长音、或重拍上的音、或尽可能多的音落在和弦之内,再使和弦进行尽量满足和弦进行规律,之后再微调、优化和弦。
(关于配和弦的具体方法,以及常见的和弦进行规律,我们下一节课再细讲讲...)

举个例子,《后来》这首歌的主歌部分。
我们此处都以最基本的三和弦举例,并且为了方便,我们都转到C调上处理。

当我们看到这个旋律前四小节,会发现,如果要使更多的音、更长的音落在和弦音内,“卡农进行”是可以满足的。所以前四个小节,C-G-Am-Em恰好满足了旋律对于和弦的“需求”,而后面两小节,可以视作卡农进行的一种变体,将F-C转换为F-G-Em-Am(也就是4536),同样完美契合旋律。

如此这般,和弦便编配成功。回头看来,你会发现,旋律中有很多
“经过音”,不在和弦音之中,但是,由于这些旋律音的出现频率不高,持续时间不长,或是不在重拍,因此听起来毫无违和感。反之,如果旋律只能演奏和弦内音,如C和弦只演奏1,3,5三个音,旋律便有些死板,流行味不重。比如:

关于和弦与旋律,你可以构想这样一种感觉:
和弦铺垫在旋律下方,按照一定规律“行进”;而旋律“漂浮”于和弦上方,“自由”又“拘束”地流动
如上,是第一种对于“和弦外音”的处理方式,相对比较简单,比较入门。
第二种解释,我想可能是大家更希望看到的“硬核干货”。
第一种情况,其实是非常巧合的,大多数旋律音恰好落在了和弦之中。但会不会有一种情况,按照和弦进行的规律,恰好此时应该出现某和弦,但大多数的旋律音却无法落在该和弦内?
《从前慢》副歌第一、三小节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按照配和弦的规律,大调歌曲,大都以C和弦开启,第二小节配G和弦也没毛病,但是再继续的时候,是否我们要按照“卡农进行”的规律,配Am和弦呢?我们会发现,如果这么做,第一、三小节,都出现了长时间的“和弦外音”2和7。但,如果我们在原本的三和弦基础上,加一个九音(C和弦九音为2,Am和弦九音为7),问题便迎刃而解(同理,挂二和弦,也可以解决问题)。并且,这个和弦听起来更加有味道,有情绪。
事实上,纯正的三和弦在流行音乐中越用越少。更多地,编曲人会使用七和弦、九和弦、加音、挂留和弦等复杂和弦替代原来的三和弦,一方面是使音乐听上去更饱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满足旋律的需要,让更多音落在和弦之内

我们再举个例子,《失落沙洲》的副歌:
副歌配上“4536”的和弦进行似乎正合适,但是会发现第一小节,重拍落在了3上,那么我们可以将单纯的三和弦F,变成七和弦FMaj7,问题解决,同时,这个和弦听上去的淡淡哀愁感,也很适合歌曲的情绪。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7落在了C和弦上,那么CMaj7(1 3 5 7)就可以替代C和弦;又如Em和弦上的2,用Em7和弦就可以使2落在其中,等等。
实际上,《失落沙洲》这首歌后面用到的和弦比图上的要复杂的多。但其实,至此为止“配和弦”的步骤已经结束,接下来引入其他复杂的和弦,其实是“和弦优化”的范畴,在此就不多讲了。
我相信大家可能还有一个疑问:我们在即兴伴奏的时候,正常演奏三和弦,而不进行和弦的变形、加音,比如《从前慢》第一小节,歌手一直演唱2,但钢琴仅仅演奏C和弦,这样是否会违和呢?

答案是否定的。你大可这么做,只不过二者的听感略有差别。事实上,当钢琴演奏C和弦,主唱演唱2这个音,它们两个便“组成”了C+9和弦。

 

这实际上是和弦的另外一种理解方式,可能有点绕,但理解了这个之后,对于编曲会有很多帮助:很多时候,我们在编曲的时候,配出了一个和弦,便一定要让所有乐器都演奏这个和弦的所有内音,这样,每个乐器都听上去就很死板;但如果每个乐器都演奏和弦内音中的一部分,或者偶尔在非重拍上增加几个和弦外音,听上去便活跃一些。这时,你可以认为,所有乐器共同演奏,“组合”成了一个某某和弦。

 

 

 

责编:妮娜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编曲二三事

(长按可阅读原文)

我要评论(评论要求5-500字)

全部评论(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