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Weißgerber风格的吉他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 吉他时代
Wolfgang Hsu “after Weißgerber” 2019
前几天吉他时代公众号上分享了'Weißgerber'吉他照片,收获了大家的赞美和私信的问询。大家都很感兴趣于这样的一部吉他,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事情是这样子的,2018年12月,我接到了一位朋友的订单,要制作一款这样的吉他。他对这款吉他的背景并不了解,他喜欢这个款式,还有基于对我的信任。
当时我的承诺是4个月左右完成,但因为订单堆积,到了2019年8月底,这部吉他才刷好漆。
今天我从手机相册里调出了当时的照片。在分享制作谍照的同时,我也简单地写一些附言,以便大家了解这部吉他细节上有意思的地方。
这不是吉他制作教程,没有根据教学步骤而拍摄,制作技术也不会展开阐述。如果大家感觉到有点跳跃,还望谅解。
壹
写在前面
先不讨论开拓创新,先讨论制作上的学习。
若要学习制作某一个风格的吉他,最好能有机会研究原始吉他的结构和装饰风格,否则不能轻易说出“复刻”两个字。
落实到具体参数上,没有比一把尺和一把原琴,更有说服力的事情了。
我被Weißgerber吉他所感染,可能也正是因为我的收藏当中有这一瑰宝。我将原琴取出,卸了琴弦,描了琴头的轮廓平面图,并切出一块有机片模具。与原琴作对照,琴头下端的宽度仍然有1mm的误差,开槽形状也有误差。然后我一一修正。
通过游标卡尺的精准测量,我还发现原琴的琴头数据左右有些许不对称。这是因为手工打磨的误差,再加上一百年来木材难以预估的变化。我通过电脑再次修正了这些误差。
这些误差不会影响一部吉他的声音,但会影响吉他的神态。
贰
选材的时候没预料到要写这篇文章,所以原木料的照片便没有拍摄,大家首先看到的已经是有一定完成度的部件了。
已经安装饰圈的面板,已制作好琴头的枫木琴颈半成品,以及一套砂光完毕的、很漂亮的焰纹枫木背侧板。
面板是一块相当筋道的德国白松。饰圈是由黑白条纹相间的小木线手工弯成。黑白木线的厚度数据,需要跟未来的边条一致,形成视觉元素上的呼应。
叁
将吉他的面板,琴颈,背侧板,还有指板粘合完毕,大家便可以看到有整体感的吉他了。
此时吉他的面板和背板会多出来一部分,在接下来的图片中,我们会看到如何处理。
指板的零品制作很特殊。我在黑檀木指板上端再粘了一块木头。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接下来的照片中会解密。
5、7、12品的品位记号,是将白色的枫木镶嵌进了指板。第一次实施这个工艺,精度上稍差了一点。再做一次,我相信能够更好。
肆
接下来,通过镶边的工艺,开始展示这部吉他的精美。
镶边是用乌木边条,搭配与饰圈元素一致的装饰木线来完成的。在此之前先用修边机镂出位置。
用语言难以精确叙述镶边的若干步骤,大家看看照片就好。
伍
绑边后的吉他,立在桌面上,已经开始富有浪漫的气息了。刨削琴颈留下的木屑,散发出的阵阵木头清香,仿佛能穿透屏幕,传递到我们面前。
陆
略过满是灰尘木屑的打磨抛光步骤不提,经过长达月余的虫胶漆涂装晾干,终于来到装配的阶段。
安装琴码(琴码也涂装了黑漆),安装弦轴,抛光品丝,打磨下枕。
黑美人般的琴头与6只独立的弦轴,是视觉的焦点。弦轴虽然不是原始的德国货Rubner品牌,却也堪担大任。
别出心裁的零品设计,指板最上端的细小凹槽,揭示了我们之前留下的悬念。零品有助于将弦距降到最低,而6个小凹槽正好将落下的琴弦紧紧地抱在怀里。
完成时的吉他,有一种娴静的美。愿你也有闲情雅致,能欣赏案桌上这样的风景。
责编:妮娜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吉他时代
(长按可阅读原文)
全部评论(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