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说事 | 金融危机后,马丁如何步入行业翘楚?

深度 2020-2-23 15:00   阅读数:2820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 :Solo吉他音乐


4


新时代


上回书我们说到了马丁公司研发出了X型的琴梁结构  “马丁卖这么贵,为什么能活到现在?“  这使吉他面板的强度大大增加,可以加上钢弦。所以民谣吉他从此宣告诞生。马丁吉他以其独特的音色在吉他届引起不小震动,也因此形成的马丁的音色特点。


在20年代初期,吉他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始普及,这就导致了人们想要有更大声的,听起来不那么软绵绵的音色的吉他。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许多公司就开始使用金属弦代替传统的肠线,这些吉他就被称为钢弦吉他。到1921年,马丁开始将生产重点放在钢弦吉他上。


能普及好啊,这不有钱赚了嘛。不仅是吉他,马丁还生产曼陀林。在1890年马丁开始涉足曼陀林的生产,这给他带来不少的利润。


微信图片_20200222144402.jpg

(如图就是曼陀林)


20世纪20年代开始,美国又开始流行一种四弦琴(不是贝斯啊,别想多),它小巧玲珑,却又不失音乐性。没错,他就是尤克里里,又称夏威夷琴。马丁公司看中了其中的商机,于是着手开始研发尤克里里。然鹅,马丁公司设计出的第一款尤克里里并没收到欢迎。他们只是把尤克里里设计成了缩小版的吉他,用了很多的音梁结构,这使得尤克里里的声音沉重发闷,完全跟它的外形匹配不上。


虽然第一款尤克里里设计失败,但如果就此放弃的话,那还是马丁公司嘛。他们继续着研发,经过了减少音梁结构和更换了桃花心木面板的改造,马丁公司推出本公司的尤克里里2.0版本在市场大受欢迎。为了满足市场,马丁公司还把厂房扩大了一倍多来满足生产(课代表总结:这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我放弃)。于是在20世纪早期,尤克里里和曼陀林的销售给马丁带来了巨大的销售额,吉他销售也不落后公司业绩突飞猛进,一路高歌。1929年的销量甚至是1920年的5倍之多。


微信图片_20200222144419.jpg(马丁家产的尤克里里)


5


经济危机


但是好景不长,1929年,美国遇上了在当时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咋样的啊?店面倒闭,物价飞升,大量失业,老百姓饭都没得吃了,人人自危,谁还有心思搞音乐啊。大量的公司破产倒闭,马丁公司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1929年到1931年两年间,吉他销量锐减一半,简直就是暴击。马丁公司也无奈的降薪,把工作制改为一周三日。没生意咋整啊,马丁公司为了让工人有事干,都开生产提亲部件和木质的首饰。


但他们并没有随波消沉。马丁公司决定发起一项刺激生产的创新活动。他们想通过用新兴的技术来缓和一下当下亏损的局面。虽然很多创新产品都是短命鬼,但是有些也成为了日后公司回本的技术,比如14品琴颈接入技术和D型琴琴体。


6


技术创新


一,14品接入技术


1929年的夏天,一个叫做Perry Bechtel的年轻乐队领队、吉他手和班卓琴演奏家来到了马丁工厂定制了一把琴颈更长更细的flattop guitar(相对于拱面,类似爵士吉他)。像许多其他1920年到30年代的乡村伴奏乐队里的班卓琴乐手一样,Bechtel希望在表演的时候可以在吉他和班卓琴之间来回切换,但是当时马丁的吉他琴颈又短又宽,使这种想法受到了限制。于是马丁拿出了他们当时最大的琴型,000型(虽然D型琴会更大一些,但是当时它还不是常规琴型,只为Ditson定制),然后削短了琴身长度,将音孔和琴桥上移到琴颈可以在14品处连接琴身,而不是之前的12品。琴颈也被做的更窄,并且指板弧度更大。根据Bechtel的要求还加了一小块保护板(也就是后来的护板)。因为12品的000型有效弦长是25.4英寸,所以这个新的琴型长度也差不多是这样。给Bechtel定制的原型琴编号是#39081,后来被命名为“000-28 Special”。由于琴颈对接处做在14品,这大大拓宽了吉他的音域。这得到了Perry Bechtel的认可。马丁非常希望更多的像Bechtel能够使用这款新琴去演奏,所以干脆就把这款琴叫做Orchestra Model。所以这款琴被叫做OM-28。这款新琴投放市场后,立刻受到了广大欢迎。最终马丁把所有生产线上的吉他都改成14品对接,这也成为了美国吉他的行业标准。


在OM-28之后马丁公司又推出了OM-18。这款使用更便宜的桃花心木的吉他比使用传统玫瑰木的吉他卖的更多。


微信图片_20200222144420.jpg

(这是当年的OM-18)


二.D型琴体


马丁在1915年至1930年间进行了第二项重大创新,这就是无畏吉他。这种吉他最初设计于1916年,是马丁与著名零售商Oliver Ditson Co.之间的合作。无畏吉他的的琴体比大多数吉他都更大更深。马丁(Martin)用这个名字来命名他们的新大型吉他。这种尺寸扩展产生的更大音量和更低的低音,旨在歌手在演唱时,吉他作为伴奏乐器更有用。但在1916年,当时这种D型琴发售之初,并不是很受欢迎,因为很少有人用这东西伴奏。直至之后民谣风格的兴盛,这种D型琴开始慢慢地被市场接受。D型琴也成为了日后的行业标杆。


微信图片_20200222144422.jpg

(这就是马丁的当家琴型,D型琴,也是后来所有吉他的标准)


7


成功之后


这时的马丁已经成为了行业标杆,他家生产的吉他被全球各地的人们用来演奏。不论是演唱会还是录音棚,家庭表演还是音乐大厅,都不会缺少马丁吉他的身影。在做好吉他的同时,马丁也十分注重环保。马丁公司于1990年就致力于可持续环保的制度化进程,他们在不断的研发各种可持续材料用于吉他的生产。


在1904年的产品目录中,Frank Henry Martin对于潜在客户是这样陈述:如何制造吉他,让他出声,不是什么秘密。只是需要耐心和细心而已。细心在于木料选择,细节的雕琢,增加使用的舒适度。耐心去完成每个该完成的部分。好吉他并不像破吉他那么便宜,但是,好的声音又怎么能用两者之间的差价来定义呢?这句话走过了近两百年,历史的风尘却从未让这句话中马丁对于乐手的承诺失去一点点颜色。


对于吉他的热爱,对于吉他的完美的追求,让马丁这个品牌走过了近两百年的风风雨雨而未倒下,让马丁这个品牌从最初的不屈服到现在的行业翘楚。两百年改变了太多,它让欧洲从霸主走向衰弱,却又让沉睡的东方重新崛起。但音乐,人类一直不变的追求的美,却是在这些品牌的创新与开拓中越变越好。




责编:子秋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Solo吉他音乐

(长按可阅读原文)

我要评论(评论要求5-500字)

全部评论(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