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MS|聪明的初学者是如何进行日常训练的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RMS原声吉他
原声吉他在初学阶段的日常练琴方法和模式,通常是由授课教师所提供的。
他会告诉你做什么、怎么做,从最开始的热身训练和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记忆占据了初学者日常训练的大部分时间,调音或者一次和弦转换,往往都会让大家“慢下来”。
要知道的是,无论大的小的训练,都是充满着智慧的,若训练方式太过于模式化或者充满惯性,全凭日常训练的那几十分钟积累到每周几个小时来搞定一首曲目,那是靠不住的
我们之前聊到过有关于初学的训练思维,
不过那只是一个框架,本期推送,让我们来看看
「聪明的初学者是如何进行日常训练的」
下面我们用「那些花儿」的初级版本乐谱来进行讨论

PART ONE
4/4拍,未给出歌曲原速度
观察
先观察这一行无论是标记也好还是什么也好,你必须得懂它出现的实际意义。
如第一小节中的后三拍为四分音符的休止符,既然是休止符,那么C和弦的第一拍时值结束后你要确保琴弦是停止震动的。
这个话题分两头说,一个是大部分弹琴者并不在意这类休止符,都是把它当作「延长音」来处理的,或者授课教师也是这么做的,他并没有提醒你;要么就是弹琴者觉得麻烦或者不清楚如何让琴弦在第一拍后准确的停止震动。
但音乐是严谨的,不要认为你可以对音符「为所欲为」,另一个,这类乐谱首先就是一种BUG的出现,它的确编配的很简单,让所有初学者“很安全”的就能进行弹唱
但是从我对乐谱的理解来说,第一小节后三拍的休止符本身就是不合理的,直接设置为「延音标记」一定会更好,或者把前三拍设置为休止符,把那个右手“琶音”放到最后一拍,而这两种做法都会让「听觉」很舒服。
我想这个小节出现的最大意义就在于让弹琴者听到准确的C和弦声音后做到弹唱不跑调,但很少有学生会发现谱子写的并不合理,所以初学者找乐谱是最“操心的”
紧接着观察和弦图和TAB,在你没有开始学和弦理论的时候,你只要确保「和弦名称和它图表中的构成音位置」你能记得住就行了
但不要用脑死记硬背,左手把一个和弦按对50次以上基本就能有印象了,值得注意的是,在熟悉这些和弦的时候也要搞清楚「根音位置」(不明白的问你的吉他老师),看看此乐谱中每个和弦下方对应的节奏型,都是和弦的根音加上“323”
如果你记住了每个和弦的根音,那么自然就不必要在看TAB乐谱中的节奏型了,什么根音 323就搞定了,这一步会让你的训练变得更「智慧」,也能节约更多时间。
而音符,也是初学者不愿意去观察的,有些老师会告诉你“都是八分音符,这有啥看的,每个是半拍别弹错就行了”,那么这种人一定是对声音反应不灵敏或者专业素养很低
你一定能确保初学阶段的学生都能做到把每个八分音符跟节拍器都跟对?
所以,你要慢下来,把节拍器调节成一个对你安全的数字后,跟着机器来训练右手动作的「准确无误」,不得小看任何音符,这会让你在初学阶段就很专业
除了把音符时值演奏正确后,初学阶段最好再回顾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如4/4拍中1个八分是多少拍,两个又是多少拍以及为什么,初学多思考总是没错的,学吉他没有速成,为这一科目正名,靠的就是每位初学者的内心判定。
PART TWO
带着强弱来演奏

强弱
无论是独奏还是伴奏,我们都是在和声音打交道,在一个非常简单的节奏型中加入强弱起伏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4/4拍的「强、弱、次强、弱」你一定听说过,先观察此行乐谱的每小节设置,是“两拍”转换一次,那么我们可以把「强拍」放在每个和弦所属节奏型的第一音符,也就是「根音」上面,把“323”演奏为「弱拍」
这样一来就能让初学阶段的弹琴者意识到节拍内强弱起伏的变化,以便后期对音色的学习和判断。
这里要提示的是,无论是强还是弱,都不能太在意字面意思了,要有个合理的音量度,这一点后期会在其他推送中为大家具体解释,而标准有一个:听着舒服就行
「聪明的初学者是如何进行日常训练的」
这里已经给出了答案,其实就是多观察、用思维来去除无效训练、不小看乐谱中的任何元素、带着起伏来演奏
相信你一定认为「很复杂」,而这恰恰就是RMS日常授课的不同点
教师要从多方位向学员们引导正确的思路,我们不在意学员们在初学的一期课能够拥有多少曲目量,我们更关注学员们的初学思维是否专业化、是否在“进化”,怕麻烦,就自学吧
责编:子秋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RMS原声吉他
(长按可阅读原文)
全部评论(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