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琴 | 手工吉他,订琴还是买现琴?
深度
2020-2-15 14:00
阅读数:2103

“哦,且还有一阵子呢,Paul才刚刚把面板挑好。”你一边回答一遍做苦恼状。“我说这家伙的也真够磨蹭的,竟然专程出国去为我挑块面板。”有没有一种飘飘然的快感?话语间就能感受到你和制琴师似乎有着更近一层的关联,并且对方在为你量身订做一件乐器,而且可能给你一个特别的价格,你将为此迫切而又充满优越感地等待,这可不是随便从商店里买的大路货。至少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订琴的时候,心里差不多是这么个状态。某件具有某种唯一性的东西,那个惊艳的东西只可能是我的,专门为我而生的。期待和想象是如此的美妙,以至于我有时候竟然会希望他晚一点做好。然而,请注意我刚刚话语中的细节。“那个惊艳的东西”。而我怎么知道那个东西一定会是“惊艳”的呢?而且不仅惊艳,还和我如此契合。当然,我算是个幸运儿。人生中第一支跟独立制琴师订做的琴确实把我惊呆了。那是我的第二支 Zbigniew Gnatek(第一支是从一个法国收藏者手中买来的),也是跟随我时间最长的吉他。在国内的吉他演奏家中,我肯定不是音乐会最多的那位。但我颇为确定的是,我是拥有(过)最多吉他的那位。然而迄今为止,我只跟四位国外制作家订过琴(我指为自己订),他们是Zbigniew Gnatek,Fritz Ober, Rene Baarslag和Dominique Field(估摸着还没开工)。而其实我拥有过的大多数吉他,都是从代理商那里买来的现琴,而不是从制琴师那里订的。尽管我和许多的制琴师有来往,完全可以直接跟他们订琴,可以提出一些个性化的要求,也很可能会节省一点银子。然而这并不是去4S店订个车那么简单。因为手工乐器本质上不是高度工业化的产品,每一支乐器更像是独特的个体,声音、手感、性能操控都存在许多细腻的差别,甚至也存在质量上的差别。“买期货”于我而言,是有风险的。多数制琴师的出品是存在波动起伏的,但凡是人用天然的材料做的东西。我们通常了解到一位制琴师,可能是通过某演奏家的一场音乐会,或是他的唱片,或是某位朋友恰好拥有一支琴,或是有代理商推荐。无论如何,我们对这支琴的印象建立在直观的感受上,听、弹和看。比如一支2017年的Michel Belair的声音让你怦然心动了,你甚至有机会拿起来试了一会,发现手感舒适,响应灵敏。再看外观做工,舒服!你也想有一支同样的乐器。怎么办?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强烈建议如果可能,就把这支琴直接买下。买不了,则保持搜寻,直到再次邂逅一支自己心动的琴,价格合适则果断下手。假如要订一支,那么我将根据我个人的认知和经验,来模拟一个普通琴友在祖国向国外制琴师订一支琴会遭遇什么。首先,在一个有严格外汇管制的国度,想成功把订金和尾款通过银行电汇给制琴师,你需要运气和一些善意的谎言。购汇和境外汇款只能用于旅游和留学两种事由并需要提供相关凭证。运气不好的时候,遇到某些教条的银行,非要你提供学校账户或是护照信息及航班酒店预定信息,于是我有一次汇55美金竟然失败了,更别说上万美金的琴款。想来也好笑,假如你欠了国外朋友55美金,你必须出国留个学或旅个游才能还给他。接着,是漫长的等待。对于一个有一定名望的制琴师,一年到两年的等待期是很正常的。那么需要做好一点心理准备。这就像邂逅了一个美丽的姑娘,你想和她交往,可她说让你等两年,然后她孪生妹妹可以和你交往。那么,你两年里想法可能会变、可能遇到别的姑娘。即便等了两年,和你交往的是个孪生妹妹,无从判断那个妹妹是不是也让你心动,是否能融洽相处。那么运气不好,你觉得妹妹不合适,两年白等,订金还没了。这就是风险。选择一,国际快递。你将遭遇海关,折腾报关通关、关税(如果严格按照规定,木质乐器的关税十分地高)等等繁琐事务。折腾不明白有可能退运。这儿有个真实的故事,就是海关让我提供网上消费的记录或是信用卡消费记录,以证明那支吉他的价值。可是你能想象你从一个深山老林里可能只有个固定电话的私人作坊订的手工乐器出现在ebay或淘宝上,然后让你用鼠标把它拉入购物车图标并用信用卡结账吗?我无法制造一个莫名其妙的证明,结果退运了。一个收音机也就算了,一支昂贵的乐器来回海陆空折腾,这风险小心脏可受不了。不要以为有保价就高枕无忧,万一坏了索赔,过程繁杂得很。老读者都知道,管某可是同一支琴被毁过两次的老司机(想想一生中短期内被雷劈中两次的概率)。我至今时不时会梦见自己的琴盒打开后发现吉他是一块块的烂木头。选择二,自己出国去提,或是让国外朋友带回来。专程去提成本高,顺道提稍好。依然有遭遇海关找茬的概率。另外,面对是否能够带入机舱而不是托运,全世界的机场似乎都处于薛定谔的猫的状态,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什么时候不能。这又是个安全风险。办法也有,比如背着巨大巨沉的Bam航空包飞过去,把琴装进bam琴盒再装入航空包,这样就可以放心托运。经历过这一切的风险、荒唐和折腾,你大概会明白我为什么很少给自己订琴(国内制琴师除外,因为省却很多麻烦)。有很多无谓的事情本不该我去操心。而代理商,则帮我从中解脱出来。他们成为了便捷的解决方案,承担了许多的风险,处理了很多棘手的问题。而你需要做的,仅仅是从许多现琴中挑中自己喜欢的那支,然后拿走。他们的吉他会贵一些,但这是他们应得的。代理商是朋友,不是妖怪。此外,二手琴也是不错的选择,前提是得比较懂。而且和挑新琴一样,最好看到现琴。说到这儿,似乎我是十分主张买现琴的。大多数情况下是如此,但世事无绝对,我偶尔还是会订琴。我想或许之后有机会可以和读者说说,我出于什么机缘订了文章开头提到的四位制琴师的琴,且为什么于我而言,他们值得费点折腾。
责编:子秋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管沧和他的朋友们
(长按可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