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和弦转位”绕晕了?金句送给你——“和弦的听感,取决于和弦的根音和组成音”

干货 2019-12-20 14:00   阅读数:4340

微信图片_20191119113810.gif


文章转自公众号:编曲二三事 

作者: 刘笑寒 


我相信很多同学在学习和弦的时候会被“转位”这个概念弄得特别迷糊...像这种含混不清的概念,在编曲中其实有很多,就比如“织体”...与其把这个概念讲的非常复杂,晦涩难懂,倒不如绕开这个概念,用一些简单的方式,去理解这个概念背后的知识。


于是,就有了今天这个金句:


和弦的听感,取决于和弦的根音和组成音


听感,就是听上去的感觉,我们一般说两个和弦不一样,就是指它俩的听感有明显不同。


这金句乍一听好像是废话...不过仔细思考,你会发现...


微信图片_20191219115735.jpg


我们用钢琴窗做一个“公式”,把这个金句具象化:


公式1:


1 135=1 351=1 513 (意为:一个和弦,无论高音部分如何变化,只要根音不变,高音的组成音不变,都视为一个和弦)


微信图片_20191219115741.jpg


公式2:


1 135 ≠ 5 135 ≠ 3 135(意为:一个和弦,若根音换了,即使高音部分不变,听感也都明显变化)


微信图片_20191219115743.jpg


微信图片_20191219115745.jpg


比如,我们经常会在写钢琴柱式和弦的时候,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右手“死板地”按照根音 三音 五音的形式演奏,就导致如下结果,右手不停跳跃,听上去高音部分忽高忽低,很不稳定。


【一】原始版本

拿我们熟悉的“卡农”进行举个例子:


微信图片_20191219115747.jpg


【二】根音不变,和弦音变化


如果我们按照公式1,将右手的和弦音进行重新排布,使其落到相对稳定的音域范围之内,比如这样,就会好很多:


微信图片_20191219115750.jpg


你看,不论右手的中音如何变换排布,都不会带来和弦听感上的明显变化。


【三】和弦音不变,根音变


但,如果我们试着改变和弦的根音,听感上也将会有巨大的变化。


微信图片_20191219115752.jpg

(如上情况,我们称作根音下行,根低音线条有着明显的旋律感)


这种改变根音的和弦,相对于原始的、简单的原位三和弦,听上去不稳定性更强,也更有味道。


再送大家一个金句:'稳定和弦'和“不稳定和弦”,就像是“制造悬念”与“解决悬念”一样,他们之间的连接与切换,构成了和弦进行的情绪起伏。


微信图片_20191219115754.jpg


嗯,钢琴我理解了,那其他的乐器呢?


不只是钢琴的编配,我们把这句话放大到这个编曲的过程中,“根音”就代表着钢琴、吉他的最低音,以及贝司的演奏音,这三者是统一的。比如,当我们在设计段落时,确定了这一个小节要演奏G/F这个和弦,那么吉他、钢琴、贝司的编配可以这样来写:


微信图片_20191219115756.jpg


你看,三者的根音(你可以理解为最低音),都是F,但是和弦组成音(你可以理解为高音)却都是G,B,D。这样,他们就“组成”了G/F这样一个和弦。


其实,所有的知识体系都是这样,只要你能把一个事情讲清楚,有些含混不清的概念,并没有必要去较真。理解了,也就建立起了自己的知识体系。把复杂的事情说简单,才是真正的做教育。在简化编曲学习的道路上,刘老湿在努力着...



文章转自公众号: 编曲二三事 

(长按可阅读原文)

我要评论(评论要求5-500字)

全部评论(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