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指弹圈,应该注意些什么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RMS原声吉他,作者:马伊兴
Part One
「观察和独立训练」
在拿到准备训练的曲目乐谱时,一定要先从音符开始观察,看TAB是没有太大意义的,最多会让你知道一些关于手型安排的讯息,而音符是首位的。
要观察乐谱中每个音符以及各类标记你是否是清楚的,这也是最基本的,然后观察拍速要求,打开节拍器进行「读拍」(哪怕是再简单的音符,也不要轻视,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对于「读拍」,绝不是没用的,我相信我们能够主动的去练习一首曲目,是因为曲目本身的主旋律和后期效果对我们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让弹琴者有想学会它的主观能动性,但并不是原曲中的每个音符都能被你「在意」,所以后期就会有一些陷阱为你布置出来。
流畅的完成「读拍」一方面是为了让我们从头到尾去了解整首曲目的音符布局,另一方面更是为了了解清楚乐曲进行的顺序(反复或段落标记之类的)
「读拍」完成后,才算是训练真正的开始,紧接着观察「技巧标记」;指弹和弹唱在技术方面的一个大的区别就在于指弹能够运用到的技巧很多,同时也对弹琴者左右手要求很高。
刚开始大部分弹琴者会选择「岸部真明」的相关乐曲,那么像H、S、P、HP、HPP的独立技巧和组合技巧一定要演奏的来,初步的要求只有一个:「技巧音清晰」,如果要做到更全面的话,这里建议大家开始对有技巧的小节进行「独立训练」。
Part Two
「指型编配与安全拍速」
对于左手指型安排来说,我的经验告诉我,这个东西是需要慢慢培养成条件反射的,本身就是属于一个多变的机械性动作,所以不要过于纠结在这里,标准就是每个动作的衔接性是能跟着拍速来走的。
弹唱乐谱通常会有每小节的和弦图来为弹琴者提供一个指型安排,但大部分的指弹原版乐谱是没有的,所以尽可能把指型安排设置到最合理。
「安全拍速」对于刚刚步入指弹圈的弹琴者来说至关重要,你需要通过拍速的具体数据或范围来考量你的双手配合是否能够反应过来,如果你想要最后跟的上原速度的话,那么这个速度就是一个必须的初始状态。刚开始训练一定是慢速的,把所有的动作全部慢放,一方面可以增强各个环节的思考、一方面可以记住指型或其他安排。
而什么时候开始跟着节拍器来训练,其实并不是一开始就“跟”的,弹琴者在非常熟悉五线谱音符和TAB“坐标”的情况下,才可以跟节拍器的安全拍速训练,这是比较稳妥的做法,如果你不是“大神”的话。
Part Three
「反复听、反复跟」
在熟悉完毕乐谱、「安全拍速」能够一次性演奏下来的时候,开始第二个阶段的优化训练:「听和跟」
「听」指的是原曲和你自己演奏版本的听感差异,有些乐谱因为种种因素并不会把演奏家本人用到的所有技巧渲染全部标注出来,这时候就需要弹琴者自己来判断了,可能是一个小的音色停顿、也可能是一个非常微弱的Vib,都值得我们来发现。
「跟」指的是多跟着原曲来演奏,一方面可以训练原速度下的手型反应和乐谱熟悉度、一方面可以提高弹琴者的“音色强弱发现力”,也就是即使没有效果器的介入,原声的情况下也要达到高品质的音色质量,而这点直接和右手发力是挂钩的。
或许你认为,简单直接的进行训练,从陌生弹到熟悉,再把乐谱背过,就算完事了,讲那么复杂和“邪乎”干嘛,那我只能告诉你「弹指音乐是吉他演奏的顶级状态之一,弹琴者不仅是在训练几张A4纸,更多的是根据指弹音乐来和自己内心进行的一次对话,看似在训练曲子,实际上是在训练我们的内心。如果你演奏指弹音乐只为了乐谱征服欲,那么请你丢掉你手中的吉他」
文章来自:RMS原声吉他
(长按可阅读原文)
全部评论(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