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写给想拜师学艺的手工吉他新人们的信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悦洱音乐世界 作者:骚骚)
这些天,接触到了很多想加入学习制造手工吉他的菜鸟,通过和他们的沟通了解后,发现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怎样才是进入到拜师学艺的最适合的状态?
从我接触到手工吉他到现在,也已经三年多了。从最初的仰慕,到现在的平淡,期间经历了太多。对于手工吉他圈子里的人,我基本也都认识了,各式各样的人,我也见识过了。人品好的人,我一直保持联系。
人品差的人,一律拉黑或踢出我的微信群。
先来说一说,国内手工吉他的拜师学艺的现状吧。
手工吉他拜师学艺的普遍规则就是,学费差不多两万,学期半个月,个别会延长至20天,教你完整的做出一把吉他,就可以宣告你毕业了。
然后,你就可以打包滚蛋回家了,或者老师就卷铺盖走人回他自己家了。
纵观下来,发现很多学完的新人,还是菜鸟一个,还是什么也没学会,甚至连铲刀都不会用,基本的铲削面板都搞不定,更别提如何选料,调节音梁,各种底侧材料的特性,各种材料的进货渠道。曾经,对于这种事情,我公开的骂过某些制琴人,就知道收钱,不懂得做人。
对于拜师学艺,我想谈论两个方面;师傅与徒弟。
什么样的师傅值得新人去找他拜师学艺?个人归结以下几点:
人品。性格决定命运,因此一个人的人品太重要了。一个人的人品,决定了他的事业前途,以及他的交际圈子。正所谓,做事之前先做人,人都做不好,我不相信他会做出什么好吉他,以及好的朋友圈,能带出什么好徒弟。
技术水平。第一,很多老师的制琴水平堪忧,连基本的处理工艺都很难过关,做出来的吉他外观比较粗糙。第二,处理声音的水平,仅仅局限于音梁铲几刀的基本水平。
音乐素养。很多制琴师,连好吉他都没摸过几把,甚至弹奏吉他水平很差,连好的音色都没有概念,你觉得他能做出好听的吉他吗?
吉他知识。如何挑选一张好的面板,各种面板和底侧材料的特性是什么,有什么区别,如何搭配,相信不少制琴师都是说不齐全。
弹唱应该选择什么配置和桶型,指弹又是如何,个别制琴师,都是答不上来的。
说完了师傅,说徒弟。什么样的徒弟可以收或值得教?个人归结以下几点:
人品。此处省略一万字。
学员的基础。这是我目前看不惯,也是我喷的最多的地方。很多制琴师收徒时,根本就不管学员具备什么样的基础,适不适合收他为徒,他们从来不考虑。我有时不由笑骂道:妈的,是不是穷疯了,不管3721,什么样的人都收,还什么样的人都收2万。有些学员,甚至都不会弹吉他,之前也没接触过吉他,就这么收他为徒,你觉得合适吗?你收的那2万,不觉得心中有愧吗?因为,对于像白纸一般的新人来说,半个月对他来说,基本就是白费。
学员的目标。很多制琴师在收徒时,根本就不问学员的目标,全部一刀切,2万半个月。拜托,现在是什么时代了?现在是市场经济,你不掌握客户需求,只能说大脑让屎给糊住了。
对于手工吉他拜师学艺,为了手工吉他行业未来健康发展,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和经历,一个制琴师收徒必须传授以下课程:
吉他的制作,不简单的停留在基本的结构组装,而是更多的教会如何进行音色处理。
吉他的理论知识,吉他的发展历程,各式桶型和音梁架构的发展以及特性。
材料学,面板,底侧,琴颈和音梁等等材料,以及他们各自的功能,特性和重点的搭配问题,材料存储相关知识。
音乐教育,提高学员的音乐素养,让他可以欣赏自己做出来的吉他,而不是简单的停留在吉他的外表做工,而是会辨别吉他的声音的美妙。
圈子文化,如何选料,挖掘材料供应商,带领学员认识更多的同行,参与到业内的交流和各种展会活动,为学员打开更高层次的局面。
多一点时间,半个月说实话,对学员根本就不够。另外,我再说句难听的话,目前还没有一个制琴师,一年到头不间隔,每天都在带学员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悦洱音乐世界 (重按可以阅读原文)
全部评论(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