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DTHZ Guitar Repair)
Gruhn Guitars官网改版之后,较早的文章全部下架了。(跟商量好似的,2018下半年常造访的各家官网纷纷改版,Ken Parker、Somogyi、SCGC、Gruhn...其中Somogyi老爷子倒是毫不吝啬,纸媒时代的专栏、访谈还有自己的一些随笔,都放到线上了。居然还能看到已经隐世多年的Uchida,难得一见的老照片,1998年他和Somogyi有一次会面。)最近圈内大鳄纷纷发力,烧完配置烧年份,年份还越烧越大,现在都烧到战前了。这是前年翻译的一篇,里边的内容估计再过很久也不会过时,温故一下。
我的商店(Gruhn Guitars)于1970年1月开张,那时吉他市场还没有'黄金时代(Golden Era)'这个讲法,但是我们发现某些特定年代生产的二手琴和现在新生产的乐器是有显著区别的。大家都意识到1965年之后Fender和Gibson的产品质量明显下滑,也知道1969年之前生产的Martin(巴西玫瑰木背侧)在木材配置、音色上比1970年之后生产的要高出很多级别。事实上,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生产的乐器质量普遍非常糟糕。这已经成为共识,并催生了大家对古董吉他的需求。虽然那时古董吉他还没像现在这么昂贵,但不少热门型号的老琴在二手市场上的价格已经是新琴的两倍了。
40年后,经济、社会、行业各方面都发生了剧变,古董乐器市场呈现爆炸式增长,一定程度上也陷入了停滞。因为不管是收藏家还是音乐家,他们热衷于追求的那些款式还是和70年代的人们一模一样!也就是说在过去的40年,'黄金时代'吉他的数量几乎没有任何增加(可能得除外80年代到90年代初Jimmy D'Aquisto制作的拱面吉他)。
为什么没有新的'黄金时代'吉他了?为了寻找答案,我们得先好好了解一下那些经受住岁月考验,已经被公认的'黄金时代'。
20年代中期到1939年生产的Martin平面吉他(flat-top)
20年代中期Martin吉他公司开始在他们的钢弦吉他上普遍采用了'high-X'型削切音梁系统,而后直到1939年的这段时期生产的Martin吉他被大家看作是整个品牌历史中的至臻品。尽管制琴工艺已经趋于完美,但这些吉他依旧更像是为老式的羊肠琴弦设计的,演奏起来对于现代乐手来说还是有一定局限。1939年中期,Martin将音梁改成了'low-X'型,并且将上下琴枕做得更窄。'low-X'型削切音梁的Martin吉他也是非常优秀的乐器,但在大多数收藏家和音乐家的眼里,1929-1939年间生产的Martin吉他仍然无可匹敌。这些吉他确实值得拥有这样的赞誉,但我个人更喜欢1934年末之后生产的型号,那时Martin开始在吉他琴颈中加入T形钢筋,并改用现代的T形品丝。因此我心中Martin吉他的'黄金时代'只有5年,也就是1934到1939年。
1922到1942年间生产的Gibson拱面吉他(arch-top)
这段时期较早的几年中,L-5是Gibson唯一的f孔拱面吉他产品。历经各种不同的版本之后,于1931正式更名为L-10。这款音色优美的吉他很受收藏家喜爱,但是它16英寸的琴体、宽大的V形琴颈、朴素不加装饰的外观还有不带缺角的设计,相对于现代拱面吉他确实显得非常原始。1934年后期Gibson推出了17英寸琴体的'高级版',同年还推出了18英寸琴体的Super 400。1939年Gibson又推出了L-5和Super 400的缺角版本。大多数收藏家都认为1934年末到1942年是Gibson拱面吉他的'黄金时代'(虽然我个人最喜欢的还是早期的16英寸琴体L-5)。之后Gibson还在继续生产精良的拱面吉他,直到1960年,这些战后生产的型号也都是很棒的现代爵士吉他。当然我和大多数收藏家的观点一样,战后的Gibson和战前完全不是一个等级。
1931年到二战时期生产的Epiphone拱面吉他
Deluxe和Emperor被大家公认为是分别能与Gibson的L-5和Super 400平起平坐的型号。但Epiphone'黄金时代'的概念比较模糊,因为他们直到战后才推出了缺角型号。爵士乐手更喜欢缺角款,它们更适合干活。尽管如此,我认为30年代生产的Epiphone远远凌驾于战后的型号之上。
1932-1964年间生产的D'Angelico拱面吉他,还有大约在1940-1955年这段时期生产的Stromberg拱面吉他纽约的John D'Angelico,还有波士顿的Charles和Elmer Stromberg父子在1930年早期开始制作拱面吉他。这两家都以制作卓越的爵士吉他著称。D'Angelico从1932年开始制作令人惊叹的拱面吉他,直到1964年他去世,所以他制作的近1100支吉他(还有几百支曼陀林)都相当具有收藏价值。Stromberg则花了几年时间来完善他的设计,Stromberg吉他的'黄金时代'长达15年之久。这段时期生产的吉他已知序列号在300到650之间,数量其实十分稀少,Master 300系列和Master 400系列是其中最为精品的型号。
20年代晚期到1942年生产的Gibson平面吉他
这段时期生产的Gibson平面吉他,也采用了和Martin相似的X型音梁,在收藏界非常受欢迎。30年代的D型吉他,尤其是Advanced Jumbo,音色非常棒,一直备受关注。这个时期的Gibson,就算是当时很便宜的型号,比如桃花心背侧的L-00,音色也十分极品。在60年代Gibson古董琴还不像Martin那样声名显赫,但大家也已经意识到这些30年代产的Gibson是不可多得佳品。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Gibson古董琴的地位不断攀升,价格也开始和Martin不相上下。
来自芝加哥的Carl和August Larson兄弟在40年代早期开始制作出色的吉他。两兄弟协力工作,制作了不计其数的乐器。从parlor尺寸的小琴到19英寸的款式,还有曼陀林以及f孔平面吉他。他们使用不同的品牌名称共同制作了约2500件乐器,包括Stahl、Maurer、Euphonon、Prairie State、Wack还有Dyer,但他们从未将自己的名字刻在吉他上或作为品牌。Larson兄弟拥有不少专利,包括多片式音梁、贯穿琴体的金属支撑条、还有位于琴颈根部用来调节琴颈角度的金属杆。基于这些独特的结构设计,他们的乐器音色出众。我个人认为这些吉他比二战前的Martin或Gibson更具收藏价值。
1950年到1965年早期(被CBS收购前)生产的Fender吉他和贝斯
从1950年Broadcaster(之后更名为Telecaster)和Esquire首度面市,到Fender在1965年初被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收购。这段时期(也就是'Pre-CBS'时期)生产的Fender被公认为是最出色的。不管是音乐家还是收藏家都认为从那时保存到现在的Fender吉他在音色上无可匹敌。另外从1951年推出到被CBS收购前这段时期生产的Precision贝斯也被认为是Fender历史上最为出色的一批,还有同时期Fender音箱的地位也是历史性的。
50-60年代生产的Rickenbacker电吉他和贝斯
虽然二战前生产的Rickenbacker 'Frying Pan(煎锅)'和胶木琴体滑棒吉他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但Rickenbacker的黄金时代起始于50年代,那时他们推出了由Roger Rossmeisl设计的'西班牙式琴颈'型号。这款乐器相当的经典,而且50年代生产的型号市价要远高于60年代的。五六十年代的Rickenbacker在收藏界一直是炙手可热,不过最具收藏价值的还是他们的12弦电吉他,在12弦电吉他收藏市场傲视群雄。
二战前的Gibson滑棒吉他(1935年推出)很受音乐家和收藏家欢迎,不过最受推崇的战前型号还是'西班牙式琴颈'设计、搭载'Charlie Christian'拾音器的ES-150和ES-250。而Gibson电吉他真正的'黄金时代'是战后的1948年-1965年,时任总裁是Ted McCarty。McCarty在任时期Gibson经历了几次重大产品革新,包括空心拱面电吉他(装有3块拾音器的ES-5还有L-5和Super 400的缺角电吉他版本)和实心电吉他(Les Paul、Korina还有SG),这段时期还Gibson还发明了双线圈拾音器半空心电吉他。这批Gibson音色迷人,被音乐家和收藏家奉为极品。
Gibson Historic Shop Les Paul R-9,2014
这份清单其实还可以更长。还有很多具有收藏价值的吉他,比如Gretsch在吉他历史中就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另外,这份清单仅列出了美国本土品牌的产品,还没有讨论西班牙产古典吉他等等。
如果我们要寻找这些'黄金时代'乐器的共同点,会发现它们不光是音色和制作工艺登峰造极的精品,也是前无古人的历史杰作。革命性的设计理念让它们立于不败之地。这些设计奠定了之后吉他产品的基础,比如Martin,成千上万的工厂和制琴师都在以1937年Martin D-28为原型制作吉他。
我相信现代的制琴师们也有能力实现重大的设计创新,但如今要作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和当时相比确实要困难许多。我们熟知的这些乐器设计体系已经近乎完美,可能除了数字技术,其他领域已经不太有更进一步的需求。不像在Leo Fender的时代人们需要一款实心电吉他,或者在Orville Gibson的时代人们需要一款更坚固、更嘹亮的曼陀林。事实上这些划时代的原声吉他设计几乎都来自于30年代中期,同样电吉他的设计也都来自于50年代晚期未曾有大变化。
现在很多制琴师的天赋和能力都不输前辈,可是要获得当时的材料却变得更困难了。当时的制琴师相对来说更容易获得树龄悠久、风干长达数十年的优质木材。现在大多数木材都属于二次生长后的,也并非都在最合适的生长周期砍伐。很多厂商也开始使用烘烤技术加速风干过程获得性能稳定的材料,但它们是无法和适龄砍伐、自然风干的材料相媲美的。
另外只有极少数的工厂或制琴师还在使用皮胶(动物胶),还有油漆的成分也完全不一样了。
不少现代的复刻品能做到最大化的还原,在拱面吉他领域,现代制琴师的作品有不少在工艺(除了音色)上也已经超越了D'Angelico和Stromberg。然而'复刻'风潮的盛行也似乎意味着现代制琴师并不着眼于创造下一个'黄金时代'。
我不相信人类的创造力会被就此局限,也不希望我们再犯下美国专利局之前的错误(1900年之前的一小段时间美国专利局曾被认为不需要继续存在,因为当时人们觉得一切需要被发明的物品已经都注册专利了)。衷心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可以看到这个局面被打破。
编译自《Golden Era Instruments》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DTHZ Guitar Repair (长按可以阅读原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