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灵魂与低级趣味

深度 2019-10-9 17:42   阅读数:1673

微信图片_20191009165449.gif


(文章转载自赵先生的事务所 作者:赵智功)


本篇文章没有任何版权知识干货,但是反而更有意思。

 

为 什 么 ?

 

大家都知道,音乐行业内经常会举办一些音乐峰会、访谈或圆桌会议,台上的大佬嘉宾说一些不痛不痒的话,台下的观众拍好照后,剩下的时间就在发朋友圈微博晒一下会场内容。


很多这样的“交流”都是会经过提前问答对稿的。

 

对于提前对稿,我个人是从来都不看的,儿时的我梦想是成为一名体育解说员,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如同生活一样。

 

第一、也许只有现场临时快速反应,整理思维、逻辑和表达,只有真正具有Freestyle的能力的人才配做一个所谓的嘉宾,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才能让大家抽空听听你想说的那些话。

 

第二、我认为思想是不应该被排练和演习的,没有真正的思考,这些所谓的讨论毫无意义


微信图片_20191009173243.jpg

 

在一个朋友举办的小型Panel上,我思考了平时很少会去思考的问题。

 

音乐行业到底缺什么?

 

首先第一个要否决的答案就是:。钱只是价值和可控资源的一种载体。

 

那么可以换个角度想想,我们人类最有价值的是什么?

 

人类的身体是由有机质和无机质组成的硬件,我们的软件:意识,或者说是灵魂,是最有价值的

 

现在看到的这些文字,是我的意识控制我的身体创作的,我们此时此刻交换的是彼此的意识。

 

通过我的指尖、键盘、电脑、互联网、手机、你的指尖等一系列物理载体,此刻,我们的思想同步了。


微信图片_20191009173312.jpg


那么音乐又是什么?

 

从物理学的角度,音乐也许是有序的振动频频率,就如同我们物理上的身体。

 

然而这种有序的振动频率被我们的耳朵接收到,我们的意识会感受到小宇宙级别的体会。

 

一种物理波形,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喜悦、悲伤;可以让我们回忆童年、憧憬爱情;可以让我们隐约嗅到大海的潮湿、皮肤感受阳光的洒落;可以让我们联想画面、提供创作灵感。

 

科学解释不了的事情:艺术是有灵魂的

 

音乐是艺术的一种形式,艺术当然有高低之分,顶峰为艺术经典,中部为商业音乐,底层为低级趣味。

 

微信图片_20191009173315.jpg

 

从商业和消费的角度来看,好像目前大众更加喜欢低级趣味了。

 

大众消费本身没有错,大众消费的商业音乐艺术性适中即可,满足大众娱乐最基本的需求,外加一些艺术性和小运气,会变成真正的流行音乐。大众消费本身没有错,就像水会从地势高的地方流到地势低的地方一样。

 

为什么现在最“火”的音乐,在专业角度看可以说就是挺低俗的,责任是谁呢?

 

文创企业有很大的责任。

 

文创企业在中国是一个伪命题,很多文创企业是单纯追求利益的企业,只是“企业”,并不“文创”。

 

唱片时代,很多文创企业挖掘了很多溪流,有古典的、有布鲁斯的、有爵士的、有乡村的、有Urban的、有电子的,大众消费可以从不同的音乐需求从高到低,最后流入浩瀚的大海。

 

而现在的娱乐时代、短视频时代,“文创”企业似乎故意挖掘了一条很宽的运河,大众消费最后流入的不是大海,而是臭水沟。

 

大众没有错,水流没有错;企业有错,挖沟渠的人错了。

 

不谈古典、爵士、灵魂乐、独立电子等,仅仅是大众最能接受的流行音乐,不谈背后的充值,国内现在还有什么真正关注音乐本身的大型媒体吗?

 

微信图片_20191009173317.jpg

微信图片_20191009173323.jpg

(曾经的流行音乐纸媒,现在也只能被放在旧书的行列里了) 


喜欢买唱片的朋友都知道,淘碟时卖碟的老板是很多人Diggin'的第一个启蒙导师,老板会叼着烟跟你介绍音乐流派、历史和知识,告诉你谁的好听,你应该买哪张。我们的城市在发展,每个城市小时候的淘碟圣地都已经消失或即将消失。

 

纸质时代过渡到电子时代,获取知识的成本更低了,但是原先挖掘小溪的人们越来越少了,是因为挖大运河的人又有钱挖的又快还送礼物,挖小溪的人们都坚持不下去了。

 

从纯商业角度,某短视频平台是一个非常非常优秀的互联网产品,但是从文化角度,确实一个现象级的文化破坏炸弹。

 

文化教育决定文化基础、文化基础决定审美平均值、审美平均值构成市场需求基础,市场需求基础决定音乐作品的产生,音乐作品的产生决定了文化产业的高度,文化产业的高度决定了对低级趣味的抵御能力。

 

  • 从工尺谱到朱载堉;


  • Chuck Berry和猫王的渊源;


  • 从斯特拉文斯基到Fairlight CMI;


  • 从Joplin Scott到Miles Davis;


  • 从The Sugarhill Gang到J Dilla...


音乐文化,现在需要通过什么渠道传播给更多的人呢?

 

回答最开始的问题,文化的问题要通过文化教育解决,文化教育要通过谁来教育解决,谁来教育要通过谁出钱来解决,谁来出钱由谁想做这个事情来解决,谁想做这个事情要看他的动机是什么。

 

最终,动机是主观的。动机决定了文化。

 

如果动机又是盈利、短视频、大数据、KPI、广告、算法、社交、月活、用户粘性。算了,上面等于我白写,此刻我们的意识链接立即中断。

 

我不需要三页PPT介绍的一堆没用的音乐,我不需要通过算法,通过短视频推荐给我的低级趣味。

 

我需要能让我感动、让我起鸡皮疙瘩的音乐

 

 

微信图片_20191009173336.jpg


- END -

947f6f8fd1d0212de9f1e6107095e7b.jpg

扫描二维码关注作者


微信图片_20191009165605.gif微信图片_20191009165610.jpg


作者:赵智功 排版:斫雨

我要评论(评论要求5-500字)

全部评论(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