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把王菲捧上神坛的幕后大神,20年后竟因一档综艺彻底火了

人物 2019-6-26 00:00   阅读数:2757

1555654286688215.gif

(本文来源:公众号“摇滚客”;作者:滚君)



《闷》王菲 试听链接


1994年,25岁的王菲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最大的烦恼就是太红了。

 

是的,她太红了,而且是一炮而红,经久不衰的那种。

 

首张个人专辑《王靖雯》就拿到了金唱片的销量,一首《容易受伤的女人》获奖无数,她成了当时乐坛最具有辨识度的声音。

 

微信图片_20190625145316.jpg 

 

1996年,已经取得巨大商业成功的王菲决定做一张完全属于自己的专辑。

 

她包揽了词曲的创作,还请来了窦唯和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一位音乐制作人帮忙编曲。

 

《浮躁》彻底放弃了市场考量,歌词是一些字词稀疏的哼唱,配乐加入了北京摇滚和北欧迷幻电音,和当时乐坛主流的制作方式背道而驰。

 

微信图片_20190625145341.jpg 

 

这张实验性质的专辑毫无意外地扑街了,是王菲专辑销量最差的一张。

 

但商业的失败并不是最后的结局。

 

这张王菲自由唱作的专辑受到了文化艺术圈的广泛好评,甚至被认为是王菲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还获得了台湾金曲奖最佳女歌手的提名。

 

有人说是窦唯成就了王菲。

 

当时他们正在热恋中,王菲放弃香港的豪宅,跟窦唯住在老旧的四合院中,就算被娱记拍到去倒痰盂也毫不在意。爱情的甜蜜让王菲在浮躁中轻轻哼唱:“一切都好,只缺烦恼。”

 

微信图片_20190625145345.jpg 

 

但这段令人艳羡的神仙爱情很快走向剧终。

 

后来,一直跟王菲合作的反倒是那位名不见经传的制作人,他后续又帮王菲制作了《将爱》,这次,王菲不只是获得金曲奖最佳女歌后的提名,而是直接捧着奖杯回家。

 

微信图片_20190625145350.jpg 

 

他成了王菲的御用制作人,用《寓言》《只爱陌生人》把王菲一步步推向天后的位置。

 

这位幕后英雄就是张亚东

 

他被誉为“流行音乐教父”,“点石成金的音乐圣手”,制作了众多好评如潮的专辑。

 

微信图片_20190625145356.jpg 

 

但人们最熟悉的似乎一直是他的绯闻故事,在《乐队的夏天》中,旅行团乐队的徐彪还调侃他,收藏的乐器和情人一样多。

 

徐静蕾,高圆圆,莫文蔚,瞿颖……文艺圈的女神似乎都和他传过绯闻。

 

微信图片_20190625145400.jpg 

 

香艳的故事成了他身上撕不掉的标签,但他从未过多解释,只是在幕后十年如一日认认真真地做音乐。

 

他赚到的所有钱都用来买音乐器材和房子,房子不是要住,而是要放器材。

 

在《乐队的夏天》中,他从专业的角度解读各个乐队的表现,直爽而犀利。

 

这位职业音乐人是怎么炼成的?

 

微信图片_20190308160341.jpg

人只能自己成全自己 

 

张亚东说,搞音乐是有钱人才能去做的事情,只有衣食无忧的情况下,你才有可能心平气和地去做你认为好的东西

 

微信图片_20190625145406.jpg 

 

这一句话一定浇灭了不少处在困顿中的音乐人的逐梦热情。

 

事实上,张亚东的这句话只是个引子,他自身就是这句话的反例——在温饱都解决不了的情况下并非不能做音乐,只是这条路会走得更苦更难。

 

张亚东出生在山西省大同市的一个贫困县,母亲是一位晋剧演员,他得以较早地接触到音乐。

 

微信图片_20190625145410.jpg 

 

13岁,初中还没毕业的他为了追逐自己的音乐梦想独自来到大同市歌舞团当临时工,没有工资,只靠演出赚取一点微薄的收入。

 

后来被调到文工团成为一名正式工,同事形容他是“音乐天才”,三天学会五线谱,别人打架子鼓,他看几分钟,就能打出同样节奏的鼓点,各种乐器他都使用得非常娴熟。

 

微信图片_20190625145414.jpg 

 

90年代,团里为他特批了17万元去购买当时十分流行的MIDI音响设备,张亚东学习得十分刻苦,一宿一宿地泡在工作室里,靠一罐可乐,一盒烟和一个面包来提神和解饿。

 

由于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他得了十二指肠溃疡,胃被切除了三分之一,体型一直非常消瘦。

 

23岁时,技术已经足够成熟的张亚东决定去北京寻求发展,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不比那些大腕儿差。

 

来到北京后,籍籍无名的张亚东过得十分艰难,借住在歌舞团的地下室,每天只吃两顿饭,到处寻找机会。

 

熬着熬着,张亚东还是赢得了幸运女神的垂青,慢慢地有了一些名气,很多人开始找他合作。

 

微信图片_20190625145418.jpg 

当时,离开黑豹乐队的窦唯正在筹备自己的第二张个人专辑,技术过硬的张亚东被邀请参与制作,出手不凡的张亚东给窦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窦唯把张介绍给了王菲。

 

自此,张亚东在流行音乐领域开始展露头角。

 

微信图片_20190308160344.jpg 我就是个俗人

 

小有名气的张亚东不久被介绍去给一个新人制作专辑。

 

这位新人就是朴树。

 

当时从大学退学的朴树找到高晓松想卖几首歌,高晓松听他唱完后,决定签下他,让他自己唱。

 

朴树的才华同样打动了张亚东,张忙前忙后帮他筹划专辑。

 

朴树没钱去包录音棚录音,张亚东便领着他到王菲包下的录音棚录音。

 

打磨了几年,朴树的专辑《我去2000年》终于问世。

 

微信图片_20190625145423.jpg 

 

朴树自身的才华,加上张亚东全力相助,这场专辑一面世就备受好评,成为世纪之交最让人惊艳的唱片。

 

后续由张亚东继续操刀的《生如夏花》在市场上也引发了强烈反响。

 

微信图片_20190625145427.jpg 

 

摆在朴树面前的是一条再清晰不过的路,继续出唱片,开演唱会,成为内地乐坛响当当的人物。

 

但朴树当时的选择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中,而且是整整十年。

 

张亚东对此也非常不解,这不是给自己找别扭吗?

 

但这并不影响张亚东非常喜欢朴树,他说,朴树喜欢音乐不是因为音乐可以让他赚到多少钱、获得多少名气,而是想从音乐中获得快乐,朴树是个艺术家,而我就是个俗人

 

微信图片_20190625145431.jpg 

 

滚君并不认同张亚东说自己是个俗人。

 

他这个人不俗

 

摇摇欲坠的树叶,穿过玻璃的光芒在他眼中都是风景,他说“所有的事物都有自己的情绪,每一刻的感悟都不一样。”

 

他的作品更不俗

 

他并非是迎合音乐潮流的人,而是创造音乐潮流的人。从王菲到朴树的专辑,他都加入了很多新潮的,反大众的元素,新奇又悦耳。

 

在滚君心里,他绝对称得上艺术家。

 

微信图片_20190625145435.jpg 

 

微信图片_20190308160347.jpg

好作品首先要打动自己 

 

前几天,网上流出一段疑似张亚东在《乐队的夏天》批判音乐人行业乱象的音频,言辞委婉却不失尖锐:


我们的基础从来都是弹个吉他为了大学找女朋友,上来就metal,音乐呢?

音乐是有门槛的,请大家尊重音乐,抱起那把吉他的时候要尊重这个吉他,要让它释放出属于它的声音。

 


我们得承认,音乐不是纯粹流于情感的艺术,它是有技术门槛的

 

音符与音符,音符与和弦之间都是存在着合乎规律的编排。

 

不出彩的旋律就算搭上绝美的歌词也只能成为平庸之作。

 

或者说,技术也是情感的一部分

 

巧妙的技术可以让每一个鼓点都直入人心。

 

幽微的感情可以通过恰当的旋律和吟唱传达。

 

对于什么是好作品,张亚东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先过自己这关。

 

微信图片_20190625145441.jpg 

一个音乐人必须是真诚的,对自己的作品真诚。

 

作品应该是从自己身体里扒下来的灵魂碎片,而不是为了迎合某种潮流,拼凑出的毫无特色的音符合集

 

张亚东对年轻音乐人的发展是乐观的。

 

资源丰富的信息时代,他们可以轻易地吸收世界上最优秀的东西,可以不受限于渠道和资金,通过好的作品来获得人气。

 

同时,音乐市场开始分众化,大众的审美逐渐多元化,观众不再是一哄而上地扑向同一种音乐,小众音乐也有生存空间

 

一个好的作品一定会被人听到。

 

《莫欺少年穷》试听链接


张亚东的音乐生涯是众多职业音乐人中一个幸运的案例。

 

把爱好变成职业是让人羡慕的,但也是让人望而却步的。

 

这意味着你再也不能浅尝辄止。

 

意味着你不能仅仅取悦自己还要考虑大众。

 

意味着你要把一个普通的动作重复上千遍以求完美。

 

意味着工作和生活再没有明显的界限。

 

意味着你把自己的一生赌在了这件事上。

 

这多可怕!

 

但人生就是这样,落子需无悔,因为后悔也来不及了。

 

一个重要的决定会改变整个人生的走向,或者跌入深渊,或者走向巅峰,又或者平凡一生。

 

你要怎么选择?

 


编辑:小楽

微信图片_20190625145447.jpg

我要评论(评论要求5-500字)

全部评论(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