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 摇滚为什么会在50年代早期开始流行?

深度 2019-6-28 00:00   阅读数:5844


1555654286688215.gif

(本文来源:公众号“星乐喵”;原创:星娱乐)



关于摇滚乐经常听朋友们侃侃而谈,发烧友们更是对他们喜爱的乐队如数家珍,人们为什么如此热爱摇滚乐,因为他不只是一种重要的音乐风格,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透过摇滚乐,我们能讨论更为复杂的社会问题和文化问题。那么摇滚乐在诞生之初,摇滚又蕴含了哪些的社会文化因素?爆破出全新的音乐场景又是什么样的呢?

 

上个世纪的50年代之前数十年间,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的美国,社会十分动荡不安,二战结束后,美国迎来了空前的繁荣期,社会趋于稳定,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美国人民有了充足的时间和金钱用于休闲,新兴的中产阶级开始热衷于汽车和娱乐活动。

 

在这一阶段还有一个重要的事件“婴儿潮(baby boom)”,说的是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664”现象,从1946年到1964年,这18年间婴儿潮人口高达7800万人。


微信图片_20190624175339.jpg 


到了50年代之后,青少年的数量空前增长,谁也没有预料到,这个时候有一个巨大的青年消费市场正在形成。消费市场的形成有两个基础条件,一是人口数量、二是消费能力。之前的娱乐产业和文化市场都是由成年人所主导的,因为只有成年人才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

 

但是50年代中后期,经济繁荣,青少年的兜里也开始鼓起来了,而且这批青少年经理的与他们父辈完全不同,价值观完全不一样,所以在思想观念上就出现了严重的分歧,所以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反叛力量。这一时期青年文化的主要特点就是反叛性,而且这种反叛性没有特点目标,而是反叛周围的一切。

 

事实上,客观来讲,这种现象的本质其实只是这批青少年不再满足充当成年人社会的附属品,不再满足非要等到像他们父辈一样大的时候才得到社会认可,他们同样有自己的追求、理想和爱好,他们要摆脱父母那种传统的生活方式。这才通过特立独行、标新立异的方式来强调自身的主体性。

 

在具体手段上,他们就选择通过不一样的电影和音乐、不一样的服饰和发型、语言行为等等,来传递自己的意识形态和形成一个文化共同体然后得到族群的身份认同。

 

所以商业机构瞄准了这一消费市场,比如电影就开始瞄准青年人开始拍摄青年人的题材。


微信图片_20190624175344.jpg 


葛伦·福特主演的《黑板丛林》(Blackboard Jungle,1955),主题却是师生对立,“校园暴力”首次成为好莱坞电影中讨论的话题。本片片头首次采用Bill Haley & His Comets主唱的《Rock Around The Clock》作主题曲,随着摇滚乐的出现,正式标志了新时代次文化已成为好莱坞迎合年轻观众的利器。

 

在音乐上,年轻一辈也厌倦了父辈们听的那种彬彬有礼的叮砰巷歌曲,他们需要寻找一种新的声音来表达自己,摇滚乐和他们一拍即合,不仅仅是因为摇滚乐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种反叛性,更重要的是他们寻找到了一种可以完美承载自己意识形态的东西。

 

那么到底什么是摇滚精神?

其实在早期的摇滚中,摇滚乐队们在创作摇滚乐,显然并不是因为先有了“摇滚精神”这一共识再进行创作的,不同乐队和具体的作品所要表达的都不同,比如反宗教、青年自主意识、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等等,但总结起来,可以归纳为对“传统秩序、主流文化和权威”的一种反抗。

 

《Roll Over Beethoven》试听链接


Chuck Berry就在《Roll Over Beethoven》唱:

And my soul keeps singing the blues

我的灵魂一直唱着蓝调

Roll over Beethoven

滚翻贝多芬吧!

And tell Tchaikovsky the news

让柴可夫斯基也知晓此事

 

摇滚乐一出现就仿佛是解构主义的化身,把既有的流行音乐市场格局被打破了。要知道50年代之前并没有摇滚这种风格或者命名,流行音乐的市场基本上是这三类主导:流行歌曲(也就是前面说的叮砰巷歌曲)、乡村音乐和R&B。


微信图片_20190624175348.jpg 


之前也说过,因为历史原因,流行歌曲是白人中上层听的、布鲁斯是黑人听的,这三类音乐的听众都是相对固定的,这也就导致他们之间没有什么沟通和交集,音乐家们也封闭在自己的圈子里。所以大家都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各种割韭菜,井水不犯河水,开心极了!

 

可是随着发展,音乐间的壁垒也逐渐被打破,尤其是摇滚乐的出现,将不同种族的音乐进行了重构和融合,并缔造了一个新的流行音乐产业。早期摇滚的音乐来源非常广泛,主要的包括布鲁斯、R&B、和乡村音乐,其它还有福音音乐、传统的流行乐、爵士、以及民间音乐。所有的这些影响加在一起构成了一种简单的以布鲁斯为基础的歌曲结构,它是快速的、适于跳舞的、而且容易让人记住的。


微信图片_20190624175351.jpg 

 

《Sweet Sixteen》试听链接


虽然在摇滚出现后的这几十年里,从摇滚中已经开始细分出越来越多不同的音乐风格,但是这种音乐的本质从未改变过。

 

其实看看中国的摇滚,但在某种程度上暗合了历史的规律,也有这种趋势。建国后不久就出现了第一次婴儿潮:当时,刚刚解放的新中国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那时一个家庭四五个孩子很正常,人口增长率将近300%。


微信图片_20190624175354.jpg 


第二次婴儿潮自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结束后开始,这一波高峰在1965年,持续至1973年,是我国历史上出生人口最多、对后来经济影响最大的主力婴儿潮。之后,从80年代开始,摇滚在中国的“反文化”中生根发芽。在那个年代成为大众文化后导致了1990年“现代摇滚”的酝酿。

 

进入1986~1990年,中国上一次“婴儿潮”新增人口已经成家立业,进入生育年龄,又产生了第三次婴儿潮,称作回声婴儿潮。其中1990年是这5年中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比较有意思的是,也是在90年代,摇滚乐以唐朝乐队及魔岩三杰为代表在中国大陆达到流行高潮。

 

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摇滚乐已经发展到至少有上千只乐队的庞大规模。但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使得中国摇滚乐以后就一直处于地下发展的状态。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中国摇滚怎么样还得看90后、00后!

 


编辑:小楽

 微信图片_20190624175358.jpg


我要评论(评论要求5-500字)

全部评论(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