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子唱《回家》被怼,外行指导内行,这次你站谁?
(本文来源:公众号“上和弦”;作者:弦姐)
今晚,《中歌会》就要播出了!
却在昨天,节目中一段硝烟味十足的视频被流出:
原唱顺子现场被教唱《回家》?
先不管节目为了播出效果的故意炒作之嫌,也不论顺子在节目中的现场演唱发挥好坏,节目尚未播出,我们不做评判。但这位老师的点评和范唱,简直让人不想“回家”,反而想要“离家出走”!
外行不知道自己是外行,很自信地认为自己很懂,反而觉得其他人都是外行,自己才是真正的内行。这不是诲人不倦,而是毁人不倦啊!
即便是同在音乐领域的“内行人”,但术业有专攻,不同的音乐风格,不同的音乐文化,都有不同的发声位置、声音审美和表达方式。
显然这位老师,用自己的假知拙见对音乐、对艺术,进行了片面的解读。当然,在受到《中歌会》的邀请之后,她也并没有充分做足点评的准备:一没有提前了解歌手本身,二没有了解歌曲内容。
您了解顺子吗?
顺子从小在美国长大,黑人音乐对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小伴随她成长的音乐就是节奏布鲁斯和爵士乐,4岁开始弹奏钢琴,长大后也一直在学习爵士乐和音乐制作,可以说顺子在西方现代音乐领域里,功底相当深厚,这一点毋庸置疑。
1997年,顺子创作并演唱的《回家》红遍了大街小巷。除了拥有当时被媒体评为“惊为天人”的硬核唱功外,顺子走红的原因还归结于她把纯正的“洋味”带到了中国,然而正是这种“新鲜感”让顺子的首张唱片收到了数十万的热烈响应。
就像另外一位点评老师说的那样:“顺子唱《回家》这首歌,唱了二十多年,她已经完全融入到了这首歌曲里面,这首歌就是她自己。”
您了解黑人音乐吗?
节目中,点评嘉宾自诩声乐老师,但不是所有的声乐老师都可以教流行,即便是在音乐风格“百花齐放”的今天,国内能将R&B、Soul、Jazz等这样的黑人音乐完美诠释的歌手也是凤毛麟角。
这些风格来源于早期美国黑人移民,是他们追求真我、对生活愤慨等真实感情抒发的产物。所以里面有很多强烈的节拍与即兴演唱的部分。当听过大量早期灵魂乐之后,渐渐积累了这种音乐语言的记忆,如:黑人的Groove与Vocal的口气、细腻而自然的转音等,你会被这种文化所感染。
而这位老师示范的则是美声唱法,还是一种中国特色“根正苗红”的美声。美声唱法的最大特点就是混合声区,即在真声的基础上,随着音高的上升,假声的成分逐渐增多,进而变为以假声为主。
美声的确影响了很多其他的声乐艺术,但相比美声而言,流行是多元的,每一种风格都有自己的音乐语言,积累的多自然就会表达了。但你若用一种风格的音乐语言表达另一种风格,就会不伦不类,这不叫跨界融合,这叫驴唇不对马嘴。
外行到底能不能指导内行?
其实像节目中外行指导内行的事情,在各行各业、各大高校学府是普遍存在的,也时常能在朋友圈的吐槽中瞥见一二:指导老师不理解自己的专业,乱做点评;上级领导不懂技术,错误地发号施令等等。
相反,同样是学院派的“老炮”廖昌永老师,在热播综艺《声入人心》中圈粉无数,正是因为他深厚的艺术功底与包容性,在面对像周深这样具有独特嗓音的歌手时,不忍心用技术去束缚他嗓音中天然的质感;在面对李琦这样流行唱法经验丰富的歌手时,他也不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
一位好的音乐老师会引导学生,去建立自己的审美、自己的音乐世界观。同样地,一位优秀领导者的作用也是从大局、哲学、战略层次给予帮助,而不是班门弄斧,用外行的拙见指导员工。乔布斯收购皮克斯之后,并没有参与过皮克斯动画的情节编写,也没有加入过皮克斯的智囊团,但乔布斯对世界、对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思考都深深影响了创作团队。
站在高处要有胜寒的才能,站在低处也要有平视他人的勇气。不论何时,“坐着的人说话尤其要多加小心,对面站着的若是前辈该要敬畏,若是后辈理应呵护”。固执己见地成为孤岛,无异于孤芳自赏、圈地自萌,只能酿成无聊且下作的笑柄。
最后引用一句事发后在微博上发声的著名词曲作家付林老师的一句话:“歌手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制作人制作出来的,伯乐带出来的!”
编辑:小楽
全部评论(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