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名人堂34周年,半部流行音乐史
(本文来源:公众号“浣熊音乐”;作者:Rocky)
前不久,第34届摇滚名人堂盛典在纽约举行。
这次入选名人堂成员的有硬摇传奇Def Leppard、呼声极高的英国乐队Radiohead、Post-Punk教父The Cure、MJ的妹妹Janet Jackson、华丽摇滚乐队Roxy Music、摇滚女王Stevie Nicks、The Zombies。
摇滚名人堂无疑是每年滚圈最重要的一场盛会,对大多数摇滚乐队和音乐人来说,能够入选摇滚名人堂,在荣誉范畴象征着一种至高的褒奖。
而今天恰好是摇滚名人堂的生日,36年前的今天,摇滚名人堂基金会正式成立。
来自大西洋的奠基人
基金会成立3年,在纽约举办了第一届摇滚名人堂的入选盛典,并将摇滚名人堂博物馆址正式选定于克利夫兰。
说到摇滚名人堂的历史,就不得不提到那个摇滚史上唱片公司---Atlantic Records 大西洋唱片。
名人堂的想法最早来自于大西洋唱片的创始人Ahmet Ertegun,他希望能够创造一个永久的摇滚圣地,将摇滚乐史上那些伟大艺人们记录下来,在表彰他们对于音乐贡献的同时,提醒那些后来人:这些人创造了摇滚乐,书写着音乐史。
Ahmet Ertegun
于是在1983年4月20日这一天,Ahmet Ertegun组建团队,成立了摇滚名人堂基金会。
最早,基金会希望在录音行业的核心纽约曼哈顿设立一个工作室,但因为种种原因暂时搁置了这个计划。
直到1985年,摇滚名人堂基金会将一些初期准备工合作完成之后,Ertegun发现音乐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变革拐点。
摇滚乐也许在未来有着新的使命,需要更加慎重地对待摇滚名人堂的组建,要更具仪式与庄重感,它需要一座博物馆,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室,他希望为名人堂找到一个永久的家园。
前提是,这个地方必须是一个摇滚乐的天堂,要有着浓厚的摇滚乐氛围。
为什么是克利夫兰?
一开始基金会选择了几个城市作为备选:费城(Bill Haley的家乡),孟菲斯(Sun Studios和Stax Records所在地),底特律(Motown Records所在地),辛辛那提(King Records所在地),还有纽约和克利夫兰。
1985年7月,基金会开始了对这几个备选地的考察,其中令他们印象最深就是克利夫兰---这个坐落在伊利湖畔的城市。
相较于纽约和当时的底特律而言,克利夫兰并不是一座大城市,更糟的是,克利夫兰刚经历了十年的经济衰退,不过在这里却有着摇滚乐最初的根源---克利夫兰人是最早接纳摇滚乐并为之疯狂的美国人。
早在1952年,克利夫兰的电台DJ Alan Freed便在电台中第一次使用“Rock N' Roll”这个词,来称呼当时新出现的摇滚乐。
Alan Freed
而当时他所宣传的也正是被认为在音乐史上第一场大型摇滚演出的Moondog Coronation Ball。
此后的二十年间,克利夫兰的摇滚乐发展愈发蓬勃,尽管这座城市的经济状况十分糟糕,但却作为摇滚小镇在音乐圈内享有盛誉。
20世纪70年代,当克利夫兰经历了十年的经济颓废期、成为美国国家电视台笑话的时候,却很少能有观众意识到这座城市有着世界上最典范的摇滚文化。
摇滚诞生之地
克利夫兰仿佛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摇滚气息,本地的传奇俱乐部Agora就是最好的例子:Agora是无数摇滚音乐人生涯的起点,比如Peter Frampton、Bruce Springsteen、Boston、Grand Funk Railroad、ZZ Top…Agora的演出场场爆满,啤酒瓶满天飞。
在这里有着全美最火爆的摇滚市场,除了Live house,唱片店生意也不错。这里的年轻人热衷于摇滚乐,工作、恰饭、泡妞、买专辑、跑现场,该做的一样不落,不该做的也做了不少,萧条经济没能锁紧年轻人的裤兜和裤链。
这种对于摇滚乐执着的热爱,使得克利夫兰成为了大多数摇滚乐队的巡回演出首选的城市,甚至连David Bowie也选择在克利夫兰第一次踏上美国的舞台。
1979年,“华尔街日报”称克利夫兰成为全美的“摇滚乐之都”。
正是克利夫兰得天独厚的历史根源和浓厚的氛围,给摇滚名人堂基金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基金会并没有立即选择克利夫兰,而是决定让这些城市自由竞争,依此来决定摇滚名人堂的归属地。
克利夫兰市政府和当年用无线电台推广摇滚乐一样,动用无线广播召集了12000名听众在民意调查中投票选择克利夫兰。随后又召集了克利夫兰大约60万人签名签名请愿。更重要的是,克利夫兰的市政府承诺提供6500万美元的公共资金来资助摇滚名人堂的落成。
签名请愿的克利夫兰市民
无论是历史、根源、氛围还是金钱,无一不将摇滚名人堂指向克利夫兰。
1986年5月,基金会正式选择克利夫兰作为摇滚名人堂博物馆之家。基金会还请来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博物馆的建造。
贝聿铭
1989年,克利夫兰和基金会关系恶化,基金会宣布将在曼哈顿举行入会仪式而不是克利夫兰摇滚音乐厅。
与此同时,摇滚名人堂的建筑成本激增至1亿美元,是原预算的四倍。而基金会则希望搬离政府给予的原定地点,他们声称这里太小,无法建设。几个月后,基金会在北海岸港口选择了一个新的地点。
小野洋子和Little Richard在剪彩
1993年,博物馆开始动工,1995年9月1日,博物馆正式落成。次日,基金会召集了一大波摇滚艺人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演唱会!
博物馆落成后,摇滚名人堂给克利夫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往日的不快转瞬间烟消云散。时至今日,名人堂博物馆已经是克利夫兰地标性建筑。
摇滚名人堂里有谁?
在摇滚名人堂的博物馆中,展览着入住者的铜像和一些珍贵的音乐文物,比如传奇摇滚音乐人使用的乐器、舞台服装和道具、歌词草稿、信件,原始专辑封面,传单,海报和照片等等。
博物馆还尽可能地归纳记录了整个摇滚乐的历史,摇滚名人堂博物馆的图书馆和档案馆是世界上最全面的摇滚历史材料库,这里已然成为世界摇滚乐迷的圣地。
虽然名人堂的选址和博物馆的落成一波三折,但早在1986年1月的纽约,基金会便迫不及待地颁布了第一波入选名人堂的名单。
第一届入选名人堂表演艺人类的音乐人,全部是摇滚史上如雷贯耳的元老级人物:
Elvis Presley,James Brown,Little Richard,Fats Domino,Ray Charles,Chuck Berry,Sam Cooke,Everly Brothers,Buddy Holly和Jerry Lee Lewis等。
他们都是摇滚乐的奠基人和先驱者,亦或是对摇滚乐起过重大影响的其他流派音乐人。
1987年,第二届摇滚名人堂同样在摇滚史中举足轻重:
Aretha Franklin、B.B. King、Big Joe Turner、Bill Haley、Bo Diddley、Carl Perkins、Eddie Cochran、Jackie Wilson、The Coasters、Marvin Gaye、Ricky Nelson、Roy Orbison、Smokey Robinson、Muddy Waters等。
1988年,第三届则引入The Beatles、The Beach Boys、Bob Dylan等时代弄潮儿。
在此之后,每年大概有6组音乐人入选摇滚名人堂表演艺人类。时至今日,摇滚名人堂入选盛典已举办34届,有300多名音乐人入选。囊括摇滚、爵士、嘻哈、布鲁斯、放克等多元素音乐,摇滚名人堂几乎记录了半个流行音乐史。
除了前面提到的表演艺人类,今天的摇滚名人堂已经演化为以下几个种类:
表演者(Performers):对摇滚乐的发展极具影响的音乐人和乐队,包括歌手、声乐团体、乐队、乐器演奏者。
非表演者(Non-Performers,为纪念逝去的摇滚名人堂创始人,2008年改名为 Ahmet Ertegun 终身成就奖):对摇滚乐有巨大影响的歌曲作者、制片人、电台DJ、唱片公司高管、记者和其他对摇滚乐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行业人士。
早期影响(Early Influences):他们的音乐早于摇滚乐,但对摇滚乐的演变产生影响,并激发了摇滚乐的音乐人。
音乐卓越奖(Award for Musical Excellence):2010 年设立,取代了 2000 年开始设立的“Sidemen”奖项。表彰那些远离聚光灯,为主要的表演者在录音及现场表演做出贡献的“边缘音乐人”。
单曲(Singles):2018年新设立的奖项,表彰那些未入驻名人堂的音乐人所写的、对摇滚乐史有重大影响的单曲。
入选摇滚名人堂到底有多难?
和其他一些著名的音乐奖项比如格莱美、全美音乐奖不同,摇滚名人堂看重的是音乐人职业生涯的成就,以及他们对音乐的贡献。
摇滚永存
首先,表演类音乐人被摇滚名人堂提名的时间距首专发行25年以上,此外要对推动摇滚乐发展做出了足够的贡献,并且在摇滚史上具备不朽的地位。
他们由摇滚史学家评委会提出5至7人的名单,再交由700位摇滚乐专家投票,票数最多且票率过半者方可入驻。
这意味着入选摇滚名人堂,是对拥有不平凡的职业生涯、为整个流行音乐史作出杰出贡献的音乐家的表彰。
但在成立以来的三十余年中,摇滚名人堂从早期的专属于摇滚乐,到今天囊括了更多的音乐流派与风格。这也使得摇滚名人堂在近年来广受诟病,“流行化”、“商业化”的标签反复出现在摇滚名人堂的介绍之中。
甚至有人开始反思它的存在意义,因为摇滚乐往往与反叛和反文化有关,但愈发商业化的基金会则将摇滚名人堂视为促进主流欣赏摇滚乐文化的手段。
正如一位记者描述的那样:
“曾经他们用三和弦震撼美国,
现在却是如此中产阶级,
被赋予了最文明化的荣誉表彰。“
嗯,再摇滚,也是要恰饭的嘛。
无论是摇滚还是不是摇滚,摇滚名人堂已经超脱除了摇滚乐的范畴,也许这和它的初衷并不吻合,但无论如何,摇滚名人堂成立以来的这36年,确确实实记录着那些创造了摇滚乐,书写着音乐史的伟大音乐人,让不处于同一时代我们,依旧可以在其中一窥那些个逝去的年代。
编辑:小楽
全部评论(共0条)